学习、鉴赏诗文,是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
明朝·炉熏兼茗碗,清夜只夫君。渔艇出无绪,僧钟递不分。次花临水月,先鸟近岩云。坐冷忘归去,荷衣半藓文。
明朝·山翠出村杪,祠前芳杜洲。孤烟生后暝,双鸟去边秋。灯影参差水,歌声远近舟。梅花无复主,曾有暗香浮。
明朝·残钟湖上月,杳杳落层岑。晓色散为水,秋声聚作林。闲来曾不惯,幽处每相寻。丛桂南山下,晴香一径深。
明朝·暝色投荒寺,行盘翠几层。涧花分积雪,桥月递流冰。一宿同僧被,孤吟借佛灯。晓看山下路,湿气满霜藤。
明朝·雪中寻寺远,先得一僧逢。无数梅花里,亭亭出古松。湿烟穿破壁,野水寂寒春。不待前山去,风林报晚钟。
明朝·渔家近秋水,水上槿扉开。地寂月初到,溪寒潮不来。村沽惟白杜,野坐只青苔。为说芙容好,明朝未可回。
明朝·疏雨洗空翠,来看湖上山。断桥芳柳外,小艇白鸥间。月在美人远,春忙流水闲。西陵犹唤酒,灯影出花关。
明朝·分取东篱色,磁瓶晚更宜。香生携伎处,艳冷著灯时。夜久僧还对,秋深蝶不知。若教欢赏地,风露正凄其。
明朝·生公台畔石,秋月渐盈盈。买棹独乘兴,寻君不入城。桥边残日下,巷口孤烟生。为说西湖去,行装似水清。
明朝·放棹秋光远,残阳湖水西。树团渔户小,山截寺门低。野渡一僧立,汀花数鸟啼。且沽桥外酒,同宿越来溪。
明朝·似晴欲雨养花天,湖中冉冉生白烟。波光夹岸绿无际,买得扁舟春可怜。可怜最是清明节,青青踏处盈盈袜。陌上渐歌桑,渡头仍弄楫。燕燕正飞来
明朝·过雨空林万壑奔,夕阳野色小桥分。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山锁白云。
明朝·南风十日卷尘沙,吹落墙根几树花。老怯麦秋犹拥褐,病逢谷雨喜分茶。庭阴寂历梧桐转,帘影差池燕子斜。不是地偏车马绝,市喧不到野人家。¤
明朝·西斋酒醒篆烟残,手汲新泉破月团。芳草池塘春入梦,绿阴帘幕昼生寒。由来中散裁书懒,老去渊明束带难。却笑闲缘除未得,每从人觅异书看。¤
明朝·暖风庭院草生香,晴日帘栊燕子忙。白发不嫌春事去,绿阴自喜夏堂凉。闲心对酒从时换,老倦抛书觉昼长。客有相过同一笑,竹炉吹火试旗枪。
明朝·内苑秋清宿露晞,盈盈日采动金扉。松间翠殿团华盖,天外银桥入紫微。锦缆稀游青雀暗,琼波无际白鸥飞。彤墙高柳无人折,时见中官一骑归。
明朝·惊风木叶夜毵毵,独宿江城酒半酣。千载名山无谢傅,一生知己愧羊昙。青灯暮雨残诗帖,明月苍松旧草庵。二十年来头欲白,当时心事向谁谈。
明朝·东葛城头晓月残,乌衣镇上水潺潺。偶来下马三家市,先见环州百里山。道路重经浑不记,人情未远尚相关。旧游最是西南胜,拟办青鞋一醉攀。
明朝·杜若洲西宿雨过,行春桥下长跼芜。青松四面山围寺,白鸟双飞水满湖。故垒春归空有迹,扁舟人远不堪呼。相看不尽兴亡恨,落日长歌倒玉壶。
明朝·不见高人动经月,似闻观道独澄怀。一函自课《维摩品》,百日方持白傅斋。春到梅花开小阁,梦回凉月印空阶。从知不受风尘累,二十年前已乞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