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鉴赏诗文,是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
宋朝·【淡黄柳】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
宋朝·【翠楼吟】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
宋朝·【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细草穿沙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其二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分明旧
宋朝·【长亭怨慢】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
宋朝·【侧犯】 咏芍药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金壶细叶,千朵围
宋朝·【八归】 湘中送胡德华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
宋朝·【暗香·疏影】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
唐朝·【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
唐朝·【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唐朝·【橡媪叹】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唐朝·【馆娃宫怀古其一】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唐朝·【春夕酒醒】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唐朝·【汴河怀古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朝·【诗】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
唐朝·【裴给事宅白牡丹】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唐朝· 【三字令】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 罗幌卷,翠帘垂。 彩笺书,红粉泪,两心知。 人不在,燕空归。负佳期。 香烬落,枕函
唐朝· 【南乡子】 路入南中, 桄榔叶暗蓼花红。 两岸人家微雨后, 收红豆, 树底纤纤抬素手。
唐朝·【南乡子】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唐朝·【南乡子】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唐朝·【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