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鉴赏诗文,是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
宋朝·【采桑子】芦鞭坠遍杨花陌,晚见珍珍。疑是朝云,来作高唐梦里人。应怜醉落楼中帽,长带歌尘。试拂香茵,留解金鞍睡过春。
宋朝·【采桑子】金风玉露初凉夜,秋草窗前。浅醉闲眠,一枕江风梦不圆。长情短恨难凭寄,枉费红笺。试拂幺弦,却恐琴心可暗传。
宋朝·【采桑子】花时恼得琼枝瘦,半被残香。睡损梅妆,红泪今春第一行。风流笑伴相逢处,白马游缰。共折垂杨,手捻芳条说夜长。
宋朝·【采桑子】花前独占春风早,长爱江梅。秀艳清杯,芳意先愁凤管催。寻香已落闲人后,此恨难裁。更晚须来,却恐初开胜未开。
宋朝·【采桑子】红窗碧玉新名旧,犹绾双螺。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小来竹马同游客,惯听清歌。今日蹉跎,恼乱工夫晕翠蛾。
宋朝·【采桑子】高吟烂醉淮西月,诗酒相留。明日归舟,碧藕花中醉过秋。文姬赠别双团扇,自写银钩。散尽离愁,携得清风出画楼。
宋朝·【采桑子】非花非雾前时见,满眼娇春。浅笑微颦,恨隔垂帘看未真。殷勤借问家何处,不在红尘。若是朝云,宜作今宵梦里人。
宋朝·【采桑子】当时月下分飞处,依旧凄凉。也会思量,不道孤眠夜更长。泪痕揾遍鸳鸯枕,重绕回廊。月上东窗,长到如今欲断肠。
唐朝·【谒金门】 春满院,叠损罗衣金线。睡觉水精帘未卷,檐前双语燕。斜掩金铺一扇,满地落花千片。早是相思肠欲断,忍教频梦见。
唐朝·【浣溪沙】 倾国倾城恨有余,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唐朝·【浣溪沙】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唐朝·【写真寄外】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唐朝·【秋日湖上】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唐朝·【秋泉】泠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丝弦。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唐朝·【宣上人见示与诸公】许厕高斋唱,涓泉定不如。可怜谯记室,流水满禅居。
唐朝· 【月】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唐朝·【柳絮】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唐朝·【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 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 最高层处见边头!
唐朝·【池上双凫】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唐朝·【蝉】露涤音清远,风吹故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