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鉴赏诗文,是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
唐朝·【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
唐朝·【寄人】酷怜风月为多情,还到春时别恨生。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
唐朝·【寄人】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唐朝·【河传】 渺莽云水,惆怅暮帆,去程迢递。夕阳芳草,千里万里,雁声无限起。梦魂悄断烟波里,心如醉,相见何处是?锦屏香冷,无睡,被头多
唐朝·【江南行】 茨菰叶烂别西湾, 莲子花开不见还。妾梦不离江上水, 人传郎在凤凰山。
唐朝·【贼退示官吏】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
唐朝·【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
唐朝·【舂陵行并序】 癸卯岁,漫叟授道州刺史。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
唐朝·【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唐朝·【题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暗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唐朝·【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唐朝·【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唐朝·【塞上曲】 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朝·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唐朝·【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唐朝·【调笑令】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唐朝·【章台柳】 寄柳氏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唐朝·【同题仙游观】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何用别寻方外去,人
唐朝·【想得】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
唐朝·【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