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鉴赏诗文,是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
唐朝·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唐朝·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唐朝·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唐朝·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朝·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坐乘一白鹤,前引双红旌。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半空直下视,人世尘冥冥。渐失乡国处,才分山水形。东海一片白
唐朝·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
唐朝·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
唐朝·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
唐朝·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可使寸寸折
唐朝·绿杨陌上送行人,马去东回一望尘。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可更沾巾。
唐朝·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踏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相马失于瘦
唐朝·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唐朝·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
唐朝·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唐朝·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唐朝·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谁道小郎抛小妇,船头一去没回期。
唐朝·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唐朝·昔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相看泪眼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唐朝·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唐朝·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人言明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