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鉴赏诗文,是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
明朝· 【秋日杂感】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明朝· 【渡易水】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明朝· 点绛唇·春闺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明朝·【夜坐寄朱仲开张鸥江】坐久北风起,江声带远沙。客愁初到鬓,乡梦不离家。林静无残叶,灯寒有落花。怀君滞羈旅,云州各天涯。
明朝·【新林浦】夹岸人家映柳條,玄晖遗迹草萧萧。曾为一夜青山客,未得无情过板桥。
元朝·【太常引】饯齐参议回山东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蹙损了蛾眉远山。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
元朝·【正宫·黑漆弩】村居遣兴长巾阔领深村住,不识我唤作伧父。掩百沙翠竹柴门,听彻秋来夜雨。闲将得失思量,往事水流东去。便宜教画却凌烟,
元朝·【溪上】芦花远映钓舟行,渔笛时闻两三声。一阵西风吹雨散,夕阳还在水边明。
元朝·【南吕·干荷叶】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干荷叶,色无多,不耐风霜剉。贴秋波,倒枝
元朝·【双调·蟾宫曲】盼和风春雨如膏,花发南枝,北岸冰销。夭桃似火,杨柳如烟,穰穰桑条。初出谷黄莺弄巧,乍衔泥燕子寻巢。宴赏东郊,杜甫游
元朝·【中吕·迎仙客】暮春吹落红,楝花风,深院垂杨轻雾中。小窗闲,停绣工。帘幕重重,不锁相思梦。
元朝·【越调·小桃红】新柳柔条不奈晓风梳,乱织新丝绿。瘦倚春寒灞陵路。影扶疏,梨花未肯飘香玉。黄金半吐,翠烟微妒,相伴月儿孤。
元朝·【越调·小桃红】碧桃秾华不喜污天真,玉瘦东风困,汉阙佳人足风韵。唾成痕,翠裙剪剪琼肌嫩。高情厌春,玉容含恨,不赚武陵人。
元朝·【中吕·喜春来】秋夜断云含雨峰千朵,钓艇披烟玉一蓑。藕花香气小亭多。凉意可,开宴款嫦。
元朝·【越调·天净沙】春闺画楼徙倚栏杆,粉云吹做修鬟,璧月低悬玉弯。落花懒慢,罗衣特地春寒。
元朝·【双调·落梅风】斜阳外,春雨足,风吹皱一池寒玉。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杜鹃声莫啼归去。
元朝·【中吕·红绣鞋】晚秋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元朝·【中吕·红绣鞋】春闺情红日嫩风摇翠柳,绿窗深烟暖香篝。怪来朝雨妒风流。二分春色去,一半杏花休。归期何太久。
元朝·【中吕·朝天子】秋夜吟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元朝·【迈陂塘】和元遗山雁丘雁双双,正分汾水,回头生死殊路天长地久相思债,何似眼前俱去!摧劲羽,倘万一幽冥,却有重逢处诗翁感遇。把江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