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诗的背景。根据内容,可能涉及唐代诗人杜甫或白居易,但更可能是杜甫,因为他的诗常有忧国忧民的情感。不过,诗中“三秦”可能指向长安,而“紫宸”是唐代宫殿,所以可能属于中唐时期,作者可能遭遇贬谪或战乱,流离失所,内心孤独,渴望回归却无法实现。需要确认是否有历史人物符合这些特征,或者是否为虚构背景。若无明确出处,可能需要根据诗句想象背景,如中唐时期,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流落异乡,经历战乱,内心苦闷,渴望回到故乡但道路艰难。
最后,确保只返回背景文本,不添加解释。可能的背景是:中唐时期,诗人因政治纷争被贬至江南,长期漂泊异乡,身心俱疲,虽与当地人逐渐熟悉,但内心孤独,常于雪后独行山中,回忆昔日朝廷生活,如今仕途无望,归乡之路遥不可及,忧思难解。
中唐时期,诗人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至江南,长期滞留异乡。元和年间冬,其在江州任司马时,于雪后登临庐山,目睹山河依旧而自身仕途坎坷,遥想长安旧日朝堂,心绪凄怆。时值宦海沉浮,家国动荡,诗人年近半百仍困于贬谪之境,思乡之情与政治失意交织,遂于岁暮寒天写下此诗。
本文标题:冬至
本文链接:http://www.guwenshu.com/p/20250711/157614.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