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译文:早晨从皇宫回来,傍晚就出了青门。不要说城东的道路,那便如同江南之路。扬着马鞭聚集车马,挥手和亲朋好友告别。我生来本就没有固定的故乡,内心安宁的地方便是归宿。
鉴赏:此诗开篇以“朝”“暮”的时间对比,展现出行程的匆匆。“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富有想象,将城东之路比作江南路,增添了几分浪漫与期许。“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生动描绘出出行时的场景,有离别时的干脆利落。尾联“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是全诗的精华,体现出一种超脱旷达的人生观,不执着于故乡的地理概念,而把内心的安宁当作归宿,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豁达态度,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诗中的“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可能是诗人离开京城去往他处,或者辞官归隐。最后一句“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是典型的唐代诗人风格,尤其是与王维、陶渊明的思想相近,强调内心的安定胜过外在的归宿。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这首诗的作者和出处。虽然用户没有提供作者信息,但根据诗的内容和风格,可能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或类似的边塞诗人。不过,也有可能是其他诗人的作品,比如孟浩然或李白,但需要进一步确认。不过,根据常见的唐代诗歌,这类主题常见于山水田园诗派。
然后,考虑创作背景。诗人在长安(紫禁、青门所在地)为官或居住,之后因某种原因离开,可能是仕途不顺、追求隐逸生活,或是奉召回京后再次离别。诗中的“心安是归处”反映了唐代中期文人对个人精神自由的追求,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许多人更注重内心安宁。
可能的时间背景是中唐时期,因为那时的诗人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怀,而非盛唐的豪迈。地点则在长安和江南之间,可能诗人有江南的游历经历,或者江南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
需要确保背景描述不涉及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除非诗中有明确暗示。例如,如果诗中提到具体的官职或事件,可能需要联系当时的朝政,但这里没有,所以保持一般性的背景。
最后,整理这些元素,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诗人的身份、活动地点、离别原因以及诗的主题,确保不添加任何解释,只陈述背景事实。
朝为长安客,暮入江南行。
离京别故友,心归天地间。
本文标题:初出城留别_白居易
本文链接:http://www.guwenshu.com/p/20250711/157648.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