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家姓/戴姓起源及全国省市分布,戴姓名人及事迹

戴姓

【姓氏起源】

戴姓以谥号为姓氏。据《元和姓纂》记载,周王朝时,宋国的第11位君主死后,奉谥号为戴公。其后他的子孙以其谥号为姓。另据《左传》所载,戴姓源出于姬姓,以国号为姓。

周初,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封有戴国(在河南民权县东)。春秋时被戴国楚国灭掉,失国后的戴侯子孙以国为姓。这就是与周王室同宗的姬姓戴氏。

【全国的分布】

早期戴姓主要发源于豫东一带。先秦时期,戴姓主要在其发源地豫东一带繁衍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戴姓不仅在江浙一带分布更为广泛,而且还有徙居今安徽、湖北的;盛唐之际,戴姓在陕西、湖南、江西等地均得以发展繁衍;宋元之际,由于战乱,戴姓人大举南迁;明朝时期,戴姓迁于陕西、安徽、河北等地;清代时有福建戴姓陆续不断迁往台湾及海外。如今,戴姓尤以江苏、浙江两省居多。

【姓氏名人】

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省)人,南宋诗人。他的部分作品指责当时统治者苟且偷安,表达了收复中原的愿望。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戴名世:字田有,一字褐夫,号南山,安徽桐城人,清朝著名史学家。因家居桐城南山,后世遂称“南山先生”。他曾任翰林院编修。他刊行有《南山集》,其中有很多明朝正史以外的史事,触怒了清王朝,遂以“大逆”罪被杀。

戴望舒:原名戴朝寀,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县(今余杭市)人,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其主要诗集有《雨巷》、《望舒草》、《寻梦者》、《灾难的岁月》等。

【姓氏文化】

五百年前是一家吗

许多人认为,同姓是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几百年前是一家子。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古代小说中的壮士常拍着胸脯自道:某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在宗法观念极强的中国,改名换姓是一种极大的不得已,甚至是辱没了祖先。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姓氏也在改变。

中国的姓氏产生的原因很多,许多同姓不是同出一源。比如说,戴姓是一支周王朝初年封的戴国后裔;另一支是宋国宋戴公的子孙。再比如说,夏朝有个甘国,位置在现在陕西省户县一带,甘国国君的子孙就以甘为姓;周朝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破封在甘,这个甘是现在河南省洛阳一带,其子孙也以甘为姓。

以上所说的戴、甘两个姓,其来源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很多同姓在五百年前也不是一家人,尤其是人口多的大姓,大多数都有好几个来源。

【名人事迹】

《南山集》案

自满清南侵以来,对中原民族不但在军事上予以残酷杀戮,而且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大肆掠夺和破坏,尤其是大量炮制文字狱,大搞文化压迫。

清朝文字狱集中发生在号称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其中戴名世《南山集》案就是最为著名的一例。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戴名世对清廷随意篡改明朝历史感到十分气愤,后来他通过访问明朝遗老和一些历史参考文字资料,编写了一本记录明末历史的《南山集》。

康熙五十年,《南山集》印出10年后,有人将戴世名告发,说其书中用南明年号并涉及多尔衮的一些内幕。康熙知道后大怒,于是下令凌迟处死戴名世。不仅如此,还要戴氏家族凡男子16以上者立斩,女子及15以下男子,统统发给满清功臣家族作奴仆。

与戴世名同乡的方孝标也难逃一劫,因为他曾为其提供过参考资料《黔贵记事》,遂与戴名世同样治罪。戴氏同族人有职衔者,一律革去。当时给《南山集》作序的汪灏、方苞、王源等处斩刑。凡与《南山集》有关的人,不是被杀问斩,就是沦为奴隶或被发配。最后由《南山集》牵连的人多达300人。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之所以产生文字狱的心理背境,其实很简单。当权者内心有潜在的罪恶感和自卑感时,自顾形惭之余,对别人的一言一语,都会硬拉到自己头上,于是恼羞成怒,并采取强烈的报复。可以说,每一个文字狱,都是当权者神经衰弱、做贼心虚的一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