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临江仙·海棠香老春江晚_和凝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鸾佩惹苹风。

碾玉钗摇鸂鶒战,雪肌云鬓将融。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

译文

海棠花的馨香已经残尽,春江正临日暮时分,小楼笼罩在轻纱一般的薄雾里,那么缥缈迷蒙。当年在珠绣的帘子中,美丽的发鬓刚刚束成,麝香的烟气和鸾凤的玉佩,引来阵阵吹拂苹花的春风。

宝玉发钗一步一摇,钗上的鸂鶒花饰相随颤动。雪的肌肤和如云的发髻就像要化解消融,她满怀深情遥指绿水的东面,那里是越王的亭台宫殿,蓼花开的正红。

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此词使用的格律是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老:残。

雾縠(hú):轻纱般的薄雾。

涳濛(kōngméng ):缥缈迷茫。

翠鬟:女子乌黑的发髻,此处代指女子。

麝(shè)烟:火爇(ruò)麝香所散发出的香气。

鸾佩:雕有鸾凤的玉佩。

苹风:掠过苹花的风。这里比喻女子如初开苹花惹人注意。

碾玉钗:研磨制成的玉钗。

鸂鶒(xī chì):此指钗上鸂鶒鸟型的花饰。

战:颤动。

越王台殿: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王的亭台宫殿,亦即女子故国宫殿。

蓼(liǎo):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草本植物,花色或红或白。

参考资料:

1、顾农,徐侠.《花间派词传 温庭筠 、皇甫松、韦庄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361页

2、亦冬.《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唐五代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62页-64页

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此词使用的格律是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老:残。雾縠:轻纱般的薄雾。涳濛:缥缈迷茫。翠鬟:女子乌黑的发髻,此处代指女子。麝烟:火爇(ruò)麝香所散发出的香气。鸾佩:雕有鸾凤的玉佩。苹风:掠过苹花的风。这里比喻女子如初开苹花惹人注意。

碾玉钗:研磨制成的玉钗。鸂鶒:此指钗上鸂鶒鸟型的花饰。战:颤动。越王台殿: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王的亭台宫殿,亦即女子故国宫殿。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草本植物,花色或红或白。

AI诗词背景分析:

首先,词的意象有春江、小楼、女子、越王台(可能在绍兴,越国旧地)。需要结合这些元素构造背景。要注意时间是晚春(海棠香老),地点是江边小楼,有女子,可能是在越国旧地的春江晚景中,女子的活动。

然后按照要求,只写背景内容,不要解释。比如:晚春时节,春江暮色笼罩,江边小楼被薄雾轻裹。一位梳着翠鬟的女子刚从绣帘中走出,身上的麝香烟气与鸾鸟玉佩随苹风飘散。她戴着碾玉钗,钗上的鸂鶒装饰轻轻摇动,雪肤云鬓似要融化在暮景里。她含着深情遥遥指向碧波东流的方向,那里越王当年的台殿隐在红蓼花中。

等等,需要更连贯,符合词的顺序:先海棠老、春江晚,小楼雾縠,然后翠鬟出绣帘,麝烟鸾佩惹苹风,接着碾玉钗摇鸂鶒战,肌云鬓将融,最后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

调整一下:晚春时分,春江暮色渐深,江边小楼被如雾般的薄纱笼罩。梳着翠鬟的女子初次走出绣帘,身上的麝香烟气与鸾鸟玉佩招惹着苹花香气的风。她头上的碾玉钗摇晃,钗上的鸂鶒装饰轻轻颤动,雪白的肌肤与如云的鬓发仿佛要融入暮景。她含情脉脉地遥遥指向碧波东流的方向,那里越王的台殿掩映在红色的蓼花中。

再检查是否符合要求:仅背景内容,没有解释。的。现在整理成通顺的文本。

晚春时节,春江暮色四合,江边小楼被雾般的薄纱笼罩。梳着翠鬟的女子刚从绣帘中走出,麝香烟气与鸾鸟玉佩随苹风飘散。她头上碾玉钗摇晃,钗上鸂鶒装饰轻颤,雪肌云鬓融于暮景。她含情遥指碧波东流处,王当年的台殿隐红蓼花中。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临江仙·海棠香老春江晚_和凝.doc》

下载
下载:临江仙·海棠香老春江晚_和凝.doc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鸾佩惹苹风。碾玉钗摇鸂鶒战,雪肌云鬓将融。含情遥指...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