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备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规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这时一阵幽远的钟声传来,抬头望那钟鸣之处,原来是隐于翠绿丛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楼台。
春山:一作“春来”。
掬(jū):双手捧起。《礼记·曲礼上》云:“受珠玉者以掬。”
鸣钟:一作“钟鸣”。
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云:“游客值春晖,金鞍上翠微。”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95 .
2、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35 .
春山:一作“春来”。
掬:双手捧起。《礼记·曲礼上》云:“受珠玉者以掬。”
鸣钟:一作“钟鸣”。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云:“游客值春晖,金鞍上翠微。”
用户现在需要根据给定的诗词内容找或想象创作背景,首先得理解诗词的内容:春天的山有很多美景,晚上赏玩忘了回去,捧水时月亮在手里,玩花时香气沾满衣服,兴致来了不管远近,要走的时候怜惜花草,向南望有鸣钟的地方,楼台在深绿的山色里。接下来要整合这些元素成背景,要符合诗意,比如作者在春日傍晚或夜晚游山,沉醉于美景,然后的情况。需要注意仅返回背景文本,没有额外信息。现在组织语言:春日某夜,诗人游赏春山胜景,沉醉于山间月色、花香,流连忘归,兴尽欲去时仍惜恋芳菲,南望翠微深处传来鸣钟的楼台。检查下是不是符合要求,有没有解释,对,这样应该可以。
春日某夜,诗人游赏春山胜景,沉醉于掬水得月、弄花沾香之趣,流连忘归,兴尽欲去时仍惜恋山间芳菲,抬首南望,翠微深处传来鸣钟,隐约可见楼台。
本文标题:春山夜月_于良史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811/160027.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