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经废宫_栖白

终日河声咽暮空,烟愁此地昼濛濛。锦帆东去沙侵苑,
玉辇西来树满宫。鲁客望津天欲雪,朔鸿离岸苇生风。
那堪独立思前事,回首残阳雉堞红。

AI注解:

###逐句翻译

-整日里黄河的流水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下呜咽,这里烟雾弥漫,白天也是一片迷蒙。

-华丽的锦帆向东驶去,沙尘渐渐侵蚀了园林。

-帝王的玉辇向西而来,如今宫殿里树木丛生。

-鲁国的客人望着渡口,天空将要下雪。

-北方的鸿雁飞离岸边,芦苇丛中吹起了风。

-怎么能独自站立在这里回想从前的事情呢,回头望去,残阳映照着城墙上的雉堞,一片通红。

###词句鉴赏

-**“咽”字**:把河声拟人化,好像河水在呜咽,生动地写出了河水流动时那种低沉、压抑的声音,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哀愁,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环境的凄凉。就像人难过时哽咽的感觉,赋予了河水人的情感。

-**“沙侵苑”“树满宫”**:这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曾经繁华的园林被沙尘侵蚀,曾经帝王居住的宫殿如今树木满布,通过这种今昔对比,强烈地传达出一种繁华不再、世事变迁的沧桑感,让人不禁为往昔的辉煌消逝而感慨。

-**“回首残阳雉堞红”**:残阳如血,映照着城墙上的雉堞,描绘出一幅凄美而又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画面。“残阳”本身就带有一种衰败、消逝的意味,与前面的回忆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那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画面感极强,很容易触动读者的心灵。

AI诗词背景分析:

诗中提到“终日河声咽暮空,烟愁此地昼濛濛”,这里描绘的是黄昏时分的河岸,烟雾弥漫,给人一种忧愁的感觉。接下来“锦帆东去沙侵苑,玉辇西来树满宫”可能涉及历史场景,比如宫廷或贵族的活动,可能与古代的某个朝代有关,比如唐代或宋代,因为“玉辇”常用于描述皇帝或贵族的车驾。

第三句“鲁客望津天欲雪”中的“鲁客”可能指来自鲁地的客人,即现在的山东一带,而“望津”可能指渡口或渡船,暗示旅途或离别。“朔鸿离岸苇生风”中的“朔鸿”可能指北方的鸿雁,象征离别或思乡,苇草随风摇曳,增添萧瑟之感。

最后两句“那堪独立思前事,回首残阳雉堞红”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回忆往事,面对残阳和红色的城墙,可能是在某个历史变迁的地点,如战乱后的宫殿或废墟,或者某个曾经繁华但现已衰败的地方。

结合这些意象,可能的背景是某个历史上的兴衰场景,比如唐朝的安史之乱后,或者某个藩镇割据的时期,导致宫廷衰败,贵族东迁,而诗人站在废墟上感慨。或者可能与某个具体的事件有关,如杨贵妃的马嵬驿之变,但需要进一步确认。

另外,“锦帆”可能指华丽的船帆,可能与南朝有关,而“玉辇”则更常用于唐代。综合考虑,可能背景是唐代某个时期,如安史之乱后,洛阳或长安的衰败景象,诗人目睹昔日的繁华不再,抒发感慨。或者可能与五代十国的变迁有关,但需要更具体的线索。

不过,用户只要求背景文本,不需要解释,所以需要将这些分析浓缩成一段简洁的背景描述,可能包括时间、地点、事件,以及诗人所处的情境。例如:唐代晚期,洛阳城外,战乱后废墟,诗人目睹昔日繁华消逝,感慨兴衰。

唐代晚期,洛阳城战乱后的废墟,诗人目睹昔日繁华消逝,感慨兴衰。

《经废宫_栖白.doc》

下载
下载:经废宫_栖白.doc

终日河声咽暮空,烟愁此地昼濛濛。锦帆东去沙侵苑,玉辇西来树满宫。鲁客望津天欲雪,朔鸿离岸苇生风。那堪...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