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荡繁暑,雷息佳霁初。众峰带云雨,清气入我庐。
飒飒凉飙来,临窥惬所图。绿萝长新蔓,褭褭垂坐隅。
流水复檐下,丹砂发清渠。养葛为我衣,种芋为我蔬。
谁是畹与畦,瀰漫连野芜。
###逐句翻译
-“风雨荡繁暑,雷息佳霁初。”
风雨把炎热的暑气都吹跑啦,雷声停歇,那美好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刚刚出现。
-“众峰带云雨,清气入我庐。”
众多山峰还带着云雨,那清新的空气就飘进了我的屋子。
-“飒飒凉飙来,临窥惬所图。”
“飒飒”地,凉爽的风来了,我靠近窗户看,心里很满足(我所期望的凉爽惬意的场景出现了)。
-“绿萝长新蔓,褭褭垂坐隅。”
绿萝长出了新的藤蔓,柔软细长地垂在我坐的角落。
-“流水复檐下,丹砂发清渠。”
屋檐下又有流水(可能是雨水),(这流水)像丹砂一样(清澈),从清清的水渠中流出。
-“养葛为我衣,种芋为我蔬。”
我种葛来做我的衣服,种芋来做我的蔬菜。
-“谁是畹与畦,瀰漫连野芜。”
哪里有(规整的)田地呢,(这里的植物生长得)弥漫一片,和野外的杂草连在一起。
###词句鉴赏
-**“荡”字精妙**:“风雨荡繁暑”中的“荡”,把风雨对暑气的驱散作用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就好像风雨是一双大手,把暑气“荡”走,很有画面感,让我们能感受到暑气被赶走后的清爽。
-**“入”字巧妙**:“清气入我庐”的“入”,赋予了清气一种主动性。就像清气是个活泼的小精灵,自己“跑”进了屋子,生动地写出了清新空气进入屋内的状态,让我们仿佛也能呼吸到那股清气。
-**“褭褭”传神**:“绿萝长新蔓,褭褭垂坐隅”中的“褭褭”,描绘出了绿萝藤蔓柔软细长、随风轻轻摆动的样子,就像女子的长发轻轻飘动,很有美感,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又很柔美的画面。
-**“养葛为我衣,种芋为我蔬”情感真挚**:这两句很直白地说出了诗人自己种葛做衣、种芋做菜的生活。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的生活情趣和满足感,就好像能看到诗人自给自足、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这种真实的情感很动人。
然后,分析诗的结构和用词。前四句描述了风雨过后,天气转晴,山峰被云雨笼罩,清气进入屋舍。这可能是在一个雨后的清晨,作者在家中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中间四句讲凉风、绿萝、流水和丹砂,这些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后两句提到养葛和种芋,可能是在表达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或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还要注意诗中的情感。作者似乎在享受自然带来的宁静,同时通过种植植物来体现对生活的满足。可能是在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喜爱,或者对官场的厌倦,选择归隐山林。
另外,用户可能希望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比如作者是谁,写于何时,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不过用户没有提供作者信息,所以需要根据诗的内容推测。可能作者是某个古代文人,比如陶渊明那样的田园诗人,或者类似苏轼、王维等喜欢自然的诗人。
还要考虑是否有历史事件或个人经历的暗示。比如“风雨荡繁暑”可能象征社会动荡,而“雷息佳霁初”则可能表示动荡后的平静,作者可能在经历某种变故后选择归隐。但不确定,需要进一步分析。
最后,确保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生僻字,同时不涉及其他无关问题。总结作者可能是在雨后归隐的山林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通过自然景象和农耕活动表达内心的宁静和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雨后山居的闲适生活,通过自然景象与田园劳作的描写,展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从诗中"众峰带云雨,清气入我庐"可见,作者可能身处山林之中,雨后山间云雾缭绕,清新的空气沁入居所,营造出静谧的氛围。"绿萝长新蔓,褭褭垂坐隅"则描写藤蔓植物在窗前生长,展现出自然与生活的和谐。诗中"养葛为我衣,种芋为我蔬"暗示作者可能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通过种植葛藤和芋头来维持生计。"谁是畹与畦,瀰漫连野芜"则表现出对田园景象的热爱,将自家田地与野地连成一片,展现出开阔的自然视野。整体来看,作者可能是一位隐居山林的文人,通过描写自然与农耕生活,表达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本文标题:泉上雨后作_元季川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1040.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风雨荡繁暑,雷息佳霁初。众峰带云雨,清气入我庐。飒飒凉飙来,临窥惬所图。绿萝长新蔓,褭褭垂坐隅。流水...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