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芦荻晚,一径入荒陂。日色云收处,蛙声雨歇时。
前村见来久,羸马自行迟。闻作王门客,应闲白接䍦。
###逐句翻译
-“萧萧芦荻晚,一径入荒陂”:傍晚时分,芦荻在风中萧萧作响,一条小路延伸进荒芜的池塘边。
-“日色云收处,蛙声雨歇时”:太阳的光芒在云朵收起的地方显现,蛙声在雨停的时候响起。
-“前村见来久,羸马自行迟”:看到前面的村庄已经很久了,瘦弱的马自己走得很慢。
-“闻作王门客,应闲白接䍦”:听说你去做了权贵人家的门客,应该会闲置了那白色的头巾。
###词句鉴赏
-**“萧萧”**:这个词很精妙,它是个拟声词,读起来就像能听到芦荻在风中发出的那种“沙沙”的声音,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傍晚芦荻在风中摇曳的那种萧瑟氛围,仿佛身临其境。
-**“日色云收处,蛙声雨歇时”**:这两句对仗工整。“日色”对“蛙声”,“云收处”对“雨歇时”。通过描写雨停后日色出现、蛙声响起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又有点生机的感觉。雨停了,世界好像安静了些,但蛙声又带来了一丝活力,很有画面感。
-**“羸马自行迟”**:“羸马”就是瘦弱的马,马走得慢,一方面是马本身的状态,另一方面也好像在暗示诗人或者诗中人物的那种疲惫、迟缓的心境。就像我们有时候累了,走路都慢腾腾的,这里用马的慢来传达一种情绪,很巧妙。
接下来的四句:“前村见来久,羸马自行迟。”这里提到“前村”可能指前面的村庄,“见来久”可能表示长时间未能见到,或者村庄已经存在很久。而“羸马自行迟”则描绘了一匹瘦弱的老马缓慢前行,可能暗示旅途的艰辛或作者心情的沉重。最后一句“闻作王门客,应闲白接䍦。”这里“王门客”可能指王侯门下的宾客,而“白接䍦”可能是一种白色的帽子或头饰,也可能有其他含义,需要进一步查证。
在分析创作背景时,我需要考虑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芦荻、荒陂、日色、蛙声这些自然元素通常与乡村、田园或离别的情境相关。诗中提到的“前村”和“羸马”可能暗示作者在旅途中,回忆过去或思考现状。而“王门客”可能与作者的身份或经历有关,可能他曾是贵族或权贵门下的宾客,后来退隐或感到失落。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诗的结构和押韵。这首诗看起来是五言绝句,四句一节,共八句。押韵方面,可能需要检查每句的结尾字是否符合平仄和押韵规则,但用户没有提供详细的格式信息,所以可能不需要深入分析。
另外,要注意诗中的对比和转折。比如,前两句的萧瑟景象与后两句的蛙声雨歇可能形成对比,表现出自然的变化或情感的起伏。而“闻作王门客”与“应闲白接䍦”可能暗示身份的转变,从繁忙的仕途到闲适的生活,或者从荣耀到落寞。
还需要考虑可能的历史背景。如果作者是古代文人,可能涉及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比如战乱、政治变革等,这些都可能影响他的创作。例如,如果诗中提到的“王门客”是指某个朝代的贵族,那么作者可能经历了该朝代的兴衰,从而在诗中表达对过去的怀念或对现状的感慨。
此外,要注意作者可能的个人经历。比如,是否有过长期的漂泊,或者曾经在权贵门下效力,后来因某种原因离开,这些经历都可能反映在诗中。同时,诗中的“羸马”可能象征作者自身的状态,如年老体弱、孤独前行等。
最后,需要综合这些元素,构建一个合理的创作背景,包括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情感状态以及可能的触发事件。确保解释清晰易懂,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同时保持分析的准确性。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荒凉景象,以及诗人孤独漂泊的心境。从诗意和意象来看,作者可能生活在战乱或社会动荡的年代,目睹了田园荒废、人烟稀少的现实。诗中"萧萧芦荻"与"日色云收"的自然描写,暗示了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而"前村见来久"则可能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后重返故地的感慨。"羸马自行迟"暗喻作者人生道路的艰难,"王门客"与"白接䍦"的对比,或许暗示了作者从仕途到归隐的转变。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乱世中田园生活的怀念,以及个人遭遇变迁的诗作。
本文标题:途中寄杨涉_于鹄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1056.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萧萧芦荻晚,一径入荒陂。日色云收处,蛙声雨歇时。前村见来久,羸马自行迟。闻作王门客,应闲白接䍦。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