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皆传德教行,几崇浮俗赞文明。龙门昔上波涛远,
禁署同登渥泽荣。虚散谬当陪杞梓,后先宁异感生成。
时方侧席征贤急,况说歌谣近帝京。
###逐句翻译
-大家都传颂着品德高尚、施行德教的人,多次推崇这浮薄的世俗能赞美文明。
-以前登上龙门(科举成功)就像波涛远去(有了成果),在宫中官署一同得到皇帝的恩泽很荣耀。
-我空虚散漫,错误地陪在优秀人才(杞梓比喻优秀人才)之中,先后(入朝为官)难道不同样感恩(皇帝)的生成(培育之恩)。
-如今正是急切地侧身而坐(形容急切)征召贤才的时候,何况还说在皇帝京城附近有歌谣(赞美贤才)。
###词句鉴赏
-**“儒雅皆传德教行”**:“传”字用得好,它生动地表现出品德高尚、施行德教的这种行为被大家广泛地传播、传颂,让读者能感受到这种美好的品德和行为的影响力。
-**“龙门昔上波涛远”**:“龙门”用了科举中举的典故,将科举成功比作登上龙门,很形象。“波涛远”则有一种历经艰难后成功的感觉,传达出一种历经努力后收获成果的喜悦和感慨。
-**“虚散谬当陪杞梓”**:“杞梓”是比喻优秀的人才,诗人用这个词来形容身边的人,而自己说“虚散谬当陪”,有一种自谦的情感,觉得自己和这些优秀人才在一起很是荣幸又有点自愧不如,这种情感很真实动人。
第三句“虚散谬当陪杞梓”中的“虚散”可能指虚无缥缈的事物,“杞梓”是杞人忧天和梓树的合称,常用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或过度的担心。这句可能是在批评某些人对文化或学术的不重视。第四句“后先宁异感生成”中的“后先”可能指前后相继,而“感生成”可能指情感的产生,这里可能表达对前人和后人的不同态度或感受。
最后两句“时方侧席征贤急,况说歌谣近帝京。”“侧席”可能指朝廷急于寻找贤才,“歌谣”可能指民间的歌谣或文学作品,而“帝京”则是京城,这里可能暗示作者身处京城,感受到朝廷对人才的重视。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作者可能的身份和时代背景。诗中提到“禁署”和“帝京”,可能与唐代或宋代的文人有关,因为这两个朝代有较多的宫廷文学活动。同时,“儒雅”和“德教”可能指向儒家学者,可能在朝廷中担任官职,参与文化教育工作。
另外,诗中有些句子可能有典故或历史事件的隐喻,比如“龙门”可能与龙门书院或龙门山有关,但需要进一步确认。还有“侧席征贤急”可能指当时的朝廷急需选拔人才,可能与科举制度有关,或者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如安史之乱后,朝廷重视人才以恢复秩序。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要求分析创作背景,不能涉及其他无关的问题,所以要集中在作者可能的生平、时代、政治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同时,避免使用生僻字和复杂词汇,保持解释通俗易懂。
可能的作者身份:唐代或宋代的文人,可能担任过官职,参与过文化教育。时代背景可能是在一个重视儒学、需要选拔人才的时期,或者有政治动荡,朝廷急于恢复秩序。文化背景可能涉及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以及对世俗浮华的批判。
需要进一步验证这些推测是否合理,比如是否有历史事件与诗中的内容相符,或者是否有其他线索指向特定的作者。例如,“禁署”可能指翰林院,而“侧席征贤急”可能与科举制度相关,暗示作者可能在朝廷中担任翰林官,或者参与科举选拔工作。
总结:作者可能是一位在朝廷中担任官职的儒家学者,生活在重视儒学和人才选拔的时期,可能在政治动荡后,朝廷急需选拔贤才以重建秩序,同时作者对世俗浮华持批判态度,强调道德和文化的重要性。
这首诗通过描绘儒学的传播与社会对文明的推崇,以及作者与朝廷的关联,展现了其创作背景。以下是对作者背景的分析:
1.**身份与时代**:
作者应为一位身居朝廷的儒家士大夫,活跃于唐宋时期。这一时期,儒学复兴是主流思想,朝廷常通过科举选拔人才,重视文教。诗中“禁署同登渥泽荣”暗示其曾参与官方文化机构(如翰林院)的工作,或因学识被朝廷重用,享受荣华。
2.**政治环境**:
“时方侧席征贤急”表明当时朝廷正急于招揽贤才,可能与国家动荡(如战乱、改革)或对文化治理的重视有关。作者借此表达对自身使命的认同,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回应。
3.**文化态度**:
诗中“儒雅皆传德教行”强调儒家道德教化的传播,而“虚散谬当陪杞梓”则暗含对世俗浮华的批判。作者可能身处一个文化与现实冲突的环境,试图通过诗文倡导正统价值观,提醒世人重视精神修养而非虚浮名利。
4.**个人经历**:
“龙门昔上波涛远”可能暗指作者曾经历仕途波折,或对高远的学术追求(如龙门石窟的佛教文化)有所反思。后句“后先宁异感生成”则体现其对历史传承与时代责任的思考,可能经历过新旧思想碰撞,坚守儒家立场。
综上,作者身处一个儒学复兴与政治需求交织的时代,通过诗文表达对文化使命的担当,以及对世俗浮华的警醒,同时反映其个人在仕途中的经历与思想挣扎。
本文标题: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_唐思言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1075.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儒雅皆传德教行,几崇浮俗赞文明。龙门昔上波涛远,禁署同登渥泽荣。虚散谬当陪杞梓,后先宁异感生成。时方...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