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题卢道士房_李颀

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惟见两童子,林前汲井华。
空坛静白日,神鼎飞丹砂。麈尾拂霜草,金铃摇霁霞。
上章人世隔,看弈桐阴斜。稽首问仙要,黄精堪饵花。

AI注解:

###逐句翻译

秋风中捣衣声伴着落叶响,我们一起坐在茅君的家里。只看见两个小童子,在树林前从井里打水。空荡荡的祭坛在白日里很安静,神鼎中飞着丹砂。用麈尾拂拭着带霜的草,金铃在雨后的彩霞中摇晃。这里和人世间隔绝,看着下棋直到桐树的阴影倾斜。恭敬地询问求仙的要诀,黄精可以用来吃它的花。

###词句鉴赏

-**“惟见两童子,林前汲井华”**:“惟见”突出了一种静谧、单纯的氛围,好像一下子把视线聚焦在这两个童子身上,很有画面感。就像我们在一个安静的场景里,突然看到两个小孩在做一件日常的事,让人感觉很清新自然,传达出一种闲适、安宁的情感。

-**“麈尾拂霜草,金铃摇霁霞”**:“拂”和“摇”这两个动词用得很妙。“拂”就好像麈尾轻轻地扫过霜草,很轻柔;“摇”让金铃和霁霞有了互动,仿佛金铃在彩霞中欢快地晃动。这两个字让静态的画面有了动态感,把那种仙境般的美好灵动地展现出来,传达出一种奇幻、美妙的情感。

-**“上章人世隔,看弈桐阴斜”**:“隔”字把这里和人世区分开来,有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看弈桐阴斜”描绘出一种悠闲地看棋,直到桐阴变化,时间流逝的状态,传达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悠然自得的情感。

AI诗词背景分析:

首先,我需要仔细阅读这首诗,理解其内容和意象。诗中提到“秋砧响落木”,这里“砧”通常指捣衣石,古代妇女在秋天捣衣,可能暗示季节或离别之情。“落木”则点明了秋天的景象,可能与萧瑟、思念有关。接下来“共坐茅君家”,茅君可能是指茅山道士,或者与道教有关的人物,比如茅盈,因此这里可能涉及道教修行或隐居的场景。

“惟见两童子,林前汲井华”描绘了两个童子在林中打水的情景,井华水可能指井水,或者有特殊意义,比如道教中的灵水。这里可能表现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或者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空坛静白日”中的“空坛”可能指空旷的坛场,或者道观中的坛,暗示修行的环境。“神鼎飞丹砂”中的“神鼎”和“丹砂”是道教炼丹的象征,可能暗示作者对炼丹术或长生不老的追求。

“麈尾拂霜草,金铃摇霁霞”中的“麈尾”是古代文人或道士使用的拂尘,这里可能象征清净或修行。“霜草”和“霁霞”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带有清冷和美丽的意象。“上章人世隔,看弈桐阴斜”中的“上章”可能指上奏章或向神灵祈祷,“人世隔”可能表达与尘世的隔离,或者超然物外的心境。“看弈桐阴斜”中的“弈”指下棋,可能暗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或者作者在观察自然时的活动。

最后“稽首问仙要,黄精堪饵花”中“稽首”是古代的礼节,表示恭敬地叩首,“问仙要”可能指询问仙术或长生的方法,“黄精”是一种草药,常用于道教养生,而“饵花”可能指食用花类,或者与炼丹有关。整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道教元素,如神鼎、丹砂、黄精、金铃、茅君等,可能描绘了作者在道观或隐居环境中与道士、童子共处的场景,表达对超脱尘世、追求长生的向往。

接下来,我需要思考作者可能的创作背景。考虑到诗中的道教意象,作者可能是一位道士或对道教有浓厚兴趣的文人。可能创作于某个特定的时期,比如宋代,当时道教文化盛行,文人常与道士交往,或隐居山林。也可能是在某个秋日,作者访问道观或与道士同住,观察他们的日常活动,从而激发创作灵感。

此外,诗中的“秋砧”和“落叶”可能暗示作者在秋季感受到的时光流逝或离别之情,结合道观的宁静环境,可能表达作者在追求精神解脱的过程中,对自然变化的感悟。同时,“两童子”可能象征童真或修行中的助手,而“神鼎”和“丹砂”则直接指向炼丹术,可能作者对炼丹术有研究,或者在道观中目睹了相关仪式。

需要进一步确认的是,是否有历史人物与这些意象相关,比如茅君是否指茅山派的某位高人,或者是否有特定的事件促使作者写下此诗。不过根据现有信息,可能作者是在某个特定的道观环境中,通过观察道士的日常活动和修行场景,创作了这首诗,表达对道教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最后,确保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复杂的词汇,同时详细描述这些背景元素,让用户能够轻松理解。总结时,要指出诗中的道教元素、可能的创作环境(道观或隐居地)、以及作者可能的情感和追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道教意象的隐逸场景,结合诗中意象可推测作者可能身处或向往道观修行环境。以下为创作背景的想象:

1.**道教修行氛围**

诗中“茅君家”“神鼎飞丹砂”“黄精堪饵花”等词,暗示作者可能与道教有关联。茅君是道教神仙(如东汉茅盈),或指茅山派道士,因此作者可能曾游历道观、拜访隐士,或自幼接触道教文化。诗中“空坛静白日”“金铃摇霁霞”等描写,展现出道观清幽、仙气缭绕的景象,可能作者在修行或访道时,目睹道士炼丹、打坐、采药等日常,激发创作灵感。

2.**秋日的时光意象**

“秋砧响落木”以捣衣声与落叶呼应,点明时节,也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古人常以秋日寄托离别或思乡之情,但此处的“砧”与“落木”更可能象征修行中的静心与超脱。作者或许在秋日独自或与道士共处,感受自然与道法的融合,从而写下此诗。

3.**隐逸与超然心境**

“惟见两童子”“看弈桐阴斜”等句,描绘了作者与道士、童子共处的闲适画面。童子常是道观中协助修行的象征,而“弈”(下棋)则暗含对尘世事务的疏离。作者可能因仕途失意、追求清净,选择隐居山中,或与道士交往,借此表达对世俗的远离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4.**炼丹与养生主题**

“神鼎飞丹砂”“黄精堪饵花”等词,直接指向道教炼丹术和服食草药的养生追求。作者可能对炼丹术有研究,或通过观察道士的炼丹过程,联想到长生不朽的隐秘。诗中“稽首问仙要”也表明作者可能曾向道士请教修行奥秘,试图通过道教智慧寻求人生答案。

综上,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隐居山林、与道士共处的时期,或受道教文化熏陶后所作,旨在通过自然与道法的意象,表达对超脱尘世、追求长生的渴望,以及对隐逸生活理想化描绘。

《题卢道士房_李颀.doc》

下载
下载:题卢道士房_李颀.doc

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惟见两童子,林前汲井华。空坛静白日,神鼎飞丹砂。麈尾拂霜草,金铃摇霁霞。上章...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