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自题山亭三首_徐铉

簪组非无累,园林未是归。世喧长不到,何必故山薇。
小舫行乘月,高斋卧看山。退公聊自足,争敢望长闲。
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

AI注解:

###逐句翻译

1.“簪组非无累,园林未是归。”

-戴着簪子穿着官服(这里指代做官)不是没有烦恼,园林也不是我最终归隐的地方。

2.“世喧长不到,何必故山薇。”

-世间的喧闹长久以来都到不了这里,又何必一定要去故乡采山薇(这里“山薇”可理解为一种归隐生活的象征)呢。

3.“小舫行乘月,高斋卧看山。”

-乘着小船在月光下行船,躺在高斋(高的书房之类的地方)看山。

4.“退公聊自足,争敢望长闲。”

-办完公事回来暂且自我满足一下,怎么敢奢望长久的悠闲呢。

5.“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

-踮着脚站在石头上依然靠近水,敞开衣襟又挂起帽子(这里“挂冠”有辞官的意思)。

6.“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

-功利之心还没能忘掉,(只能通过)下棋和钓鱼(来缓解)。

###词句鉴赏

-**“小舫行乘月,高斋卧看山”**:这两句对仗工整。“乘月”和“看山”描绘出一种悠然的生活场景。在月光下乘小船出行,在高斋躺着看山,很有画面感。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在忙碌(做官)之余,享受片刻宁静的惬意情感。就好像我们在辛苦工作一天后,能安静地看个喜欢的风景,那种放松的感觉。比如“乘月”,让我们能想象到月光洒在小船上,船在水面轻轻前行,多美呀。

-**“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机心”这个词用得好。它指的是功利之心。诗人说还忘不了功利之心,只能下棋钓鱼。这里有一种无奈的情感。就像我们有时候心里有很多想要追求的东西(类似功利心),但又不能完全放下,只能通过一些爱好(下棋、钓鱼就像我们的爱好)来让自己舒缓。这两句把诗人那种矛盾(想归隐又有未放下的东西)的心理表现得很真实,让我们能感同身受。

AI诗词背景分析:

第一句“簪组非无累,园林未是归”看起来在谈论官场和隐居。簪组指的是官帽和腰带,象征官职,所以这里可能是在说虽然有官职的束缚,但园林并不是归宿。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仕途的不满,或者他追求田园生活的愿望。

第二句“世喧长不到,何必故山薇”提到世间的喧嚣无法达到,所以为什么还要种植故山的薇草?薇草常与隐居相关,比如伯夷叔齐采薇的故事。可能是在表达诗人选择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决心,或者对时局的无奈。

第三句“小舫行乘月,高斋卧看山”描绘了诗人乘小船在月光下航行,以及在高处的书斋中躺着看山。这可能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或者他在自然中的宁静心境。

第四句“退公聊自足,争敢望长闲”中的“退公”可能指退隐或辞官,表示诗人感到满足,不奢求更长久的闲适。这可能暗示他已经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自我满足,虽然可能仍有未尽的事务。

第五句“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描绘站在石头上临水,敞开衣襟并挂起帽子。这可能是在表现诗人与自然亲近,或者精神上的超脱。

第六句“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提到忘记机巧之心,牵涉到下棋和钓鱼。这可能是在说诗人想要摒弃世俗的机巧,追求简单的乐趣,或者他的心境虽有提升但尚未完全达到。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这些诗句可能的创作背景。诗意可能围绕退隐、对仕途的反思、自然的宁静,以及内心追求的宁静与平和。结合这些内容,作者可能是在仕途生涯中感到疲惫,决定退隐,享受自然生活,同时表达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同时,注意到诗中的一些意象,如“园林”、“山薇”、“小舫”、“高斋”、“临水”、“挂冠”等,这些都与隐居生活相关,暗示作者可能过着半隐半仕的生活,或者在某个时期选择退隐。此外,“机心”和“棋局”可能结合了诗人对权谋的反省和日常的放松活动,如下棋和钓鱼。

考虑到这些元素,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轻视功名利禄,在仕途中的不易,追求自然生活的宁静,以及内心的释然。可能作者曾担任一定官职,但因不满或无法实现理想而退隐,或是在某个时期暂时隐居,后来又回到官场,但依然保持内心的超脱。

另外,诗的结构和押韵也值得注意。七言律诗通常讲究对仗工整,押韵严格,但这首诗可能相对较自由,显示出作者不同寻常的风格。这可能与作者的个性有关,或处于特定的创作心境。

综合以上分析,这首诗的作者可能是在仕途与隐居之间徘徊,表达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因此,创作背景可能围绕作者的进退选择,对功名的反思,以及对隐居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淡泊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通过观察诗句内容可以推测,作者可能曾在官场中徘徊,但对名利感到厌倦,选择退隐或半隐生活。诗中"园林未是归"暗指心中真正想要回归的是自然田园,"故山薇"则影射着隐居者的象征。诗人为官时"簪组"(官帽与腰带)暗示其地位,但最终选择"退公"(辞官)以自足,说明其对仕途心灰意冷。"小舫行乘月"和"高斋卧看山"描绘出一种随性自然的生活状态,而"披襟复挂冠"则流露出作者在隐居生活中依然保持着文人的风骨。整首诗透露出作者可能经历了由仕途到隐退的转变过程,在放逐与归隐之间,表达了对生命真谛的追寻。

《自题山亭三首_徐铉.doc》

下载
下载:自题山亭三首_徐铉.doc

簪组非无累,园林未是归。世喧长不到,何必故山薇。小舫行乘月,高斋卧看山。退公聊自足,争敢望长闲。跂石...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