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雨时复滴,寺门清且凉。此心竟谁证,回憩支公床。
壁画感灵迹,龛经传异香。独游寄象外,忽忽归南昌。
###逐句翻译
-松林里的雨滴时不时地滴落下来,寺庙的门口既清幽又凉爽。
-我的这颗心究竟能有谁来证明呢?我回到这里在支公曾经睡过的床上休息。
-看着壁画,让人感叹那些神奇的事迹,佛龛里的经书仿佛传来奇异的香气。
-我独自游览,把心灵寄托在尘世之外,很快就回到了南昌。
###词句鉴赏
-**“松雨时复滴,寺门清且凉”**:“时复滴”把松雨那种偶尔滴落的状态写得很生动,让我们仿佛能听到雨滴落下的声音。“清且凉”简洁地描绘出寺庙门口的环境特点,读起来很顺口,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此心竟谁证”**:一个“竟”字,加强了疑问的语气,突出了诗人内心那种孤独、渴望被理解和证明的情感,很能引起人的共鸣。
-**“壁画感灵迹,龛经传异香”**:“感”和“传”用得好,“感”让壁画上的灵迹有了一种能触动人心的力量,“传”好像让龛经的异香有了动态的传递,给静态的事物赋予了一些活力,让诗句更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然后:“壁画感灵迹,龛经传异香。”壁画和经文散发出异香,可能说明寺庙内有宗教艺术和深奥的经文,进一步强调环境的神圣和作者的虔诚。最后两句:“独游寄象外,忽忽归南昌。”孤独的游历寄托在超脱世俗的意象中,突然想起要返回南昌,可能南昌是作者的故乡或常驻地,暗示这次游历带来了某些启示或感悟,促使他归乡。
接下来需要考虑作者的可能身份。诗中提到寺庙、支公、壁画、龛经,这些都是与佛教修行有关的元素,可能作者是一位文人,有佛教信仰,曾到访寺庙,如樟树或景德镇的某个寺庙,但南昌这里可能有误,需要确认。不过用户提到的诗中“回南昌”可能更符合,所以可能作者来自南昌,或者南昌是重要的目的地。
创作背景方面,作者可能在一次山中游历时,感受到自然的静谧和宗教的庄严,内心有所触动,进而反思自己的心境,并决定返回故乡或住所。这种情况下,环境的描写可能反映了作者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或者对现实的疏离感。此外,诗中的“忽忽”可能表示时间的流逝,或突然的决定,说明作者在游历时有所感悟,导致归心。
还要注意诗的结构和押韵。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最后两句收尾,表达归乡的心情。整体格调清幽,带有禅意,可能属于某个诗人的作品,如陶渊明或王维,但不确定。不过用户提供的诗可能不是古诗,而是现代诗,需要确认。假设是现代诗,分析作者可能在某个特定时期,比如求学、隐居或旅行中,创作了这首诗。
另外,诗中提到的“支公”可能指支遁,东晋时期的高僧,擅长佛理,所以可能作者在寻找与支遁类似的高人,或者借此指代自己内心寻求的平静。因此,创作背景可能涉及作者在追求精神寄托,可能正处于人生中的某个转折点,如烦恼或迷茫时期,通过游历寺庙寻求答案。
最后,诗的结尾“忽忽归南昌”可能表示作者在游历后,意识到需要回归原本的生活,或有急事需要回去,也可能南昌象征某种理想或归属。因此,创作背景可能包含作者在自然与宗教的环境中获得启示,决定回到自己原有的生活轨迹。
总结起来,作者可能是一位文人,在某个雨天到访寺庙,感受到环境的清幽和宗教的庄重,内心有诸多感慨,通过游历找到心灵的寄托,并决定返回故乡南昌,可能伴有对现实的疏离感或对精神追求的思考。
根据这首诗的情境描写,可以推测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可能与以下情形有关:
1.**个人经历**:作者或许曾是一位归隐山林或追求精神自由的文人,某天在雨中造访一座古寺,感受到自然的清寂与佛门的宁静。诗中"松雨时复滴"的自然声音,"寺门清且凉"的环境氛围,都暗示了作者在追求心灵慰藉的过程中,选择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静谧之地。
2.**心境变化**:诗中"此心竟谁证"的问句,反映出作者在精神世界中产生了孤独感和怀疑,可能是由于生活压力、人生困惑或对世俗的疏离,促使他寻求一种超脱的寄托。而"回憩支公床"则表明他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依靠,可能是在某个修道者的居所修养。
3.**文化背景**:诗句中提到的"壁画"和"龛经"等元素,显示出作者对佛门文化和精神意象的熟悉和热爱。这可能与他所在的江南地区(如江西南昌一带)的文化环境有关,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一定的佛教信仰,或者对隐逸生活充满向往。
4.**时间与地点**:末句"忽忽归南昌"里的"忽忽"字,可能暗示了作者在某次世间游历时有所感悟,突然意识到需要回归家乡或原本的居所。这可能是由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导致,或是对某种人生轨迹的重新审视。
综上所述,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雨中造访古寺,通过与佛门文化的接触,体会到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并最终决定回归自己的生活轨迹。创作风格清幽淡远,颇具禅意,反映出作者在寻求精神寄托时的心路历程。
本文标题:宿法华寺_崔国辅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1447.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松雨时复滴,寺门清且凉。此心竟谁证,回憩支公床。壁画感灵迹,龛经传异香。独游寄象外,忽忽归南昌。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