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桃花正发,秾李蕊方繁。应候非争艳,成蹊不在言。
静中霞暗吐,香处雪潜翻。得意摇风态,含情泣露痕。
芬芳光上苑,寂默委中园。赤白徒自许,幽芳谁与论。
接下来是鉴赏部分。需要找出3-5个亮点。首先,“夭桃”和“秾李”这两个词,用“夭”形容桃花的娇嫩,“秾”形容李花的繁盛,形成对仗,增强画面感。然后“应候非争艳”中的“应候”和“争艳”形成对比,表达顺应自然而非争艳的哲理。第三句“静中霞暗吐,香处雪潜翻”用了比喻,将霞光比作暗中吐露,香气比作雪翻腾,增加诗意。第四句“得意摇风态”中的“摇风态”拟人化,赋予花动态。最后一句“幽芳谁与论”用反问,表达无人欣赏的孤独感。
需要注意避免专业术语,如果必须使用,比如“拟人”,要举例说明,比如“摇风态”就是拟人,把花比作人摇曳。同时,保持口语化,让读者容易理解。检查是否有遗漏的要求,比如不回答背景和作者,只围绕诗词本身。确保翻译准确,鉴赏部分分析到位,例子恰当。最后,整理成自然流畅的回复,分点明确,结构清晰。
###逐句翻译
1.**夭桃花正发,秾李蕊方繁**
娇嫩的桃花正盛开,果实累累的李花正繁盛。
2.**应候非争艳,成蹊不在言**
顺应时节而开,并非为了争艳,果实累累的路径也不需要言语表达。
3.**静中霞暗吐,香处雪潜翻**
静谧中霞光悄然绽放,香气弥漫处仿佛雪花翻飞。
4.**得意摇风态,含情泣露痕**
得意地在风中摇曳,含情地留下露珠的痕迹。
5.**芬芳光上苑,寂默委中园**
芬芳的香气照耀上苑,寂静中委身于中园。
6.**赤白徒自许,幽芳谁与论**
赤色桃花和白色李花独自许诺,幽幽芬芳却无人愿意倾听。
---
###词句鉴赏
1.**"夭桃"与"秾李"的对仗**
"夭"形容桃花娇嫩,"秾"形容李花繁盛,两个词精准捕捉花的特质,形成视觉对比。比如"夭桃"像少女的肌肤,"秾李"像丰收的果园,对仗工整又充满画面感。
2.**"应候非争艳"的哲理**
"应候"指顺应时节,与"争艳"形成鲜明对比。这句暗喻自然规律,花不为争艳而开,就像人不为名利而活,表达淡泊心境。
3.**"静中霞暗吐,香处雪潜翻"的比喻**
"霞暗吐"将霞光比作暗中绽放的花朵,"雪潜翻"把香气比作雪花翻飞,用"霞"和"雪"的意象渲染静谧与神秘,让嗅觉与视觉交织。
4.**"得意摇风态"的拟人**
花在风中摇曳的姿态被赋予"得意"的拟人情感,仿佛花在骄傲地展示自己,让读者感受到花朵的灵动与自信。
5.**"幽芳谁与论"的反问**
用反问句表达无人欣赏的孤独,就像你种了一株绝美的花,却没人停下脚步看它。这种"自赏"的意境,比直白的哀怨更动人。
---
整首诗用花的盛衰暗喻人生,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命运的隐晦感慨,像一场无声的对话,让人在花开花落中读懂时光的重量。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春日。从内容看,作者描绘了盛开的夭桃和秾李,可见当时应是桃李争艳的时节。作者或许身处园林之中,目睹眼前繁花盛开的美景有感而发。
也许作者有着自己的抱负或感慨。诗中写桃李虽美,有的在热闹的上苑绽放光彩,有的却默默委于中园,无人欣赏。推测作者可能是借桃李来比喻自身境遇,或许作者在现实中,才华未得到充分施展,如同委于中园的桃李,虽有“幽芳”却无人论及。其创作背景可能是作者处于不得志的阶段,借描写桃李的不同命运,抒发内心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感慨。
本文标题:赋得桃李无言_李商隐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1457.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夭桃花正发,秾李蕊方繁。应候非争艳,成蹊不在言。静中霞暗吐,香处雪潜翻。得意摇风态,含情泣露痕。芬芳...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