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经桃花夫人庙_施肩吾

谁能枉驾入荒榛,随例形相土木身。
不及连山种桃树,花开犹得识夫人。

AI注解:

###译文

有谁能屈尊来到这荒芜杂乱的地方,来看我这如土木般毫无生气的模样。还不如那连绵山上种的桃树,桃花盛开的时候还能得见美人的身影。

###鉴赏

这首诗情感深沉且富有意味。首句“谁能枉驾入荒榛”,“荒榛”描绘出环境的荒芜、偏僻,“枉驾”体现出希望有人能屈尊来访,却又自知这种可能性渺茫,流露出一种孤寂、渴望被关注的心情。“随例形相土木身”,诗人将自己比作土木,写出了自己的落寞、无生气,表达了对自身现状的无奈与悲哀。后两句“不及连山种桃树,花开犹得识夫人”运用对比手法,桃树虽平凡,但花开时能得见美人,而自己却无人问津。诗人借桃树来反衬自身的境遇,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孤独和失落,委婉地抒发了怀才不遇、渴望被赏识却不得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以景衬情、对比等手法的运用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动人。

AI诗词背景分析:

接下来,我得考虑诗中的对比。“枉驾入荒榛”可能描述了后人对她的追忆,而“形相土木身”可能指她的陵墓或纪念建筑,比如乾陵。然后“不及连山种桃树”可能暗示她的陵墓环境,周围有山,种着桃树,花开时还能让人联想到她。

然后,我需要确认武则天的相关历史背景。她的陵墓在陕西乾陵,周围有山,确实可能种有桃树。诗中提到“夫人”,符合她的身份。后人可能去她的陵墓前凭吊,但陵墓本身只是石像,所以“形相土木身”很贴切。

再分析诗句的对比:主动去荒榛拜访,却遇到的是土木雕像,不如在连山看到的桃树花开更能让人记住她。这可能表达一种对武则天功绩的怀念,以及对她自然与历史痕迹的留恋。

还要注意诗的风格,比较冷峻,可能出自一位对历史有深刻体会的诗人,比如李贺,但不确定。不过用户要求不要解释,所以重点放在背景上,不需要提到作者。

最后,确保背景描述符合要求,不包含解释,只陈述事实。确认武则天的陵墓、她的称号、以及桃树开花的意象是否准确,避免错误。可能需要查证乾陵周围是否有桃树,但根据常识,陵墓区可能有各种植物,桃树是合理的想象。

总结,背景应该是诗人凭吊武则天陵墓时的感受,通过对比陵墓的石像和自然景观,表达对武则天的怀念和对其历史地位的思考。

这首诗可能是在凭吊唐代女皇武则天的陵墓或纪念地时创作的。诗中提到的“荒榛”、“土木身”暗示了陵墓或纪念建筑的荒凉与肃穆,而“连山种桃树”则可能指代武则天陵墓周围的自然环境或象征性的纪念景观。“夫人”一词则直接关联到武则天的称号。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武则天的追忆与敬仰,同时也透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经桃花夫人庙_施肩吾.doc》

下载
下载:经桃花夫人庙_施肩吾.doc

谁能枉驾入荒榛,随例形相土木身。不及连山种桃树,花开犹得识夫人。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