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来远自薄寒山,缭绕洮河出古关。
今日难裁秣陵报,薤歌寥落柳车边。
**译文**:书信从遥远的薄寒山寄来,沿着洮河蜿蜒流出古老的关隘。如今难以写成给秣陵的回信,在灵车旁边只有稀疏的挽歌。
**鉴赏**:诗开篇点明书信的来源之地偏远,描绘出一种悠远的空间感。“缭绕洮河出古关”勾勒出路线的曲折。后两句写难以回信,以“薤歌”“柳车”等意象营造出凄清、哀伤的氛围,含蓄地传达出复杂的情感,似有对远方之人的牵挂以及某种喟叹之情。
让我先分析一下这些意象。“薄寒山”可能是指甘肃临洮附近的山,因为古诗里常把地理名词进行艺术加工。“洮河”是甘肃的一条重要河流,这里应该是指唐代的军事重镇临洮。“古关”则暗示着边塞的沧桑感。“秣陵”是南京的古称,唐代江南的象征。“薤歌”和“柳车”都是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薤是一种野菜,常用来指代戍边士兵的生活。
这首诗应该是唐代边塞诗人写的,写于戍边时期。诗人在边关收到了远方的消息,但江南的温暖回忆与边关的艰苦现实形成对比。诗中“今日难裁秣陵报”暗示着消息难以传递,可能是战乱或距离太远。“薤歌寥落柳车边”则描绘了边关荒凉的景象。
考虑到这些,我可以想象一个唐代边关将领收到江南来信的场景,他在寒冷的边关思念故土,但又为无法传递消息而忧愁。这个背景应该能准确反映诗中的情感和意象。
不过要特别注意,用户要求的是“想象下创作诗词的背景”,所以不能直接说这是哪位诗人写的什么作品,而是要基于诗中的意象进行合理推测。同时要确保背景描述与诗中内容完全吻合,不能添加任何实际历史事件或人物。
薄寒山下,塞外风寒。诗人远征至此,收到江南传来的消息,但战乱阻隔,难以送达秣陵(今南京)。眺望洮河古关,荒凉萧瑟,耳边仿佛传来边塞薤歌,车轮碾过落柳,更添几分孤寂与无奈。
本文标题:张工部至薄寒山下有书无由驰报輤车之至倍切悲怀_权德舆
本文链接:http://www.guwenshu.com/p/20250711/157805.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书来远自薄寒山,缭绕洮河出古关。今日难裁秣陵报,薤歌寥落柳车边。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