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译文
节令变换,新秋已然来到,萧条的景象从这时开始。莲花尽情绽放后开始凋谢,柳叶还在但已显得稀疏。
淡淡的日光并非被云彩映照,清爽的风好似雨后所余。卷起帘子凉意暗暗袭来,迎着扇子暑气率先消除。
草丛安静,许多燕子翻飞,水波澄澈,鱼忽然露出。今日在散骑省中,赋诗的兴致究竟如何呢?
###鉴赏
此诗围绕新秋时节展开描绘。开篇点明新秋到来,萧条之象初显,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接着细致刻画了秋天的景物,莲花凋谢、柳叶稀疏,从植物变化展现秋意。又描写了秋日的日光、清风,营造出清新凉爽的氛围。“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生动写出秋凉之感。“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以动衬静,描绘出秋景的静谧与生机。尾联提及身处散骑省,引发赋诗之兴,增添了文人雅趣,整首诗情景交融,细腻展现了新秋的独特景致与诗人的心境。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我需要基于诗词内容,查找或想象创作背景。
步骤1:理解诗词内容。
-诗的主题是秋天的到来,萧条的开始。
-描述了自然景象:花谢、柳叶疏、淡日、清风、凉意暗度、燕子翻飞、鱼儿显露。
-最后一句提到“散骑省”,这是古代官署名,可能指诗人当时在官场或回忆官场生活。
-整体氛围是秋意渐浓,暑气消退,诗人感慨作赋的情怀。
步骤2:查找或想象背景。
-作为AI,我不能实时查找,但基于我的知识,这是杜甫的作品,创作于唐代安史之乱后,杜甫流离失所时。
-具体来说,《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在成都时写的,但这里是“散骑省”,散骑省是唐代的官署,杜甫曾担任过相关职务。
-背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逃亡,经历了国家动荡,晚年多病漂泊。这首诗可能写于秋天,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指令说“查找或想象”,所以我可以基于知识想象。
步骤3:仅返回背景文本内容。
-背景文本应该简洁,只描述背景,不解释。
-例如:背景是唐代诗人杜甫在秋天的感慨,当时他流离失所,目睹萧条景象。
-但指令说“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所以要直接给出背景描述。
步骤4:格式。
-原始文章是HTML格式,但指令是返回纯文本背景。
-要求是“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所以输出应该只是文本。
-背景内容:基于诗词,想象或查找杜甫创作时的背景。
-关键元素:新秋至、萧条、花谢、叶疏、凉意、作赋兴。
-背景:可能是秋天的早晨,诗人坐在官署或住所,观察自然变化,感慨时光流逝或国家局势。
-更精确:杜甫在唐代,安史之乱后,生活困苦,但仍在创作诗歌。
步骤5:构建背景文本。
-文本应该客观描述背景,不添加解释。
-示例背景:"在唐代安史之乱后的秋天,诗人杜甫身处流离中,目睹万物萧条,感慨时局和个人境遇,创作此诗。"
-但指令说“基于诗词的内容”,所以要从诗中推断。
-诗中提到“散骑省”,这是东宫官署,杜甫曾担任左拾遗等职,散骑省可能相关。
-背景:诗人杜甫在散骑省中,面对新秋景象,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秋意和人生感慨。
-保持简洁。
唐代安史之乱后,杜甫流离失所,身处秋天的萧条景象中,目睹自然变化,感慨时局和个人境遇,创作此诗时正值新秋至临,凉意渐起,诗人在官署或住所中观察万物凋零,激发了作赋的兴致。
本文标题:立秋日_司空曙
本文链接:http://www.guwenshu.com/p/20250711/157949.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草静...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