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淮阴夜宿二首_孙逖

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
永夕卧烟塘,萧条天一方。秋风淮水落,寒夜楚歌长。
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孤舟行已倦,南越尚茫茫。

AI注解:

###译文

水乡之南没有边际,乘小船北归却没有日期。在淮上就已失去了乡情,归乡的梦在郢地也令人怀疑。树叶飘落知道寒冬将近,山路漫长见到太阳升起迟缓。客行在外心绪烦乱,远不如在洛阳之时。

整夜卧在烟雾笼罩的池塘边,萧条冷落处在天的一方。秋风起淮水水位下落,寒夜中楚地歌谣悠长。宿莽不是中原土地所有,鲈鱼难道是我的家乡特产。独自乘船远行已觉疲倦,南越之地还渺茫遥远。

###鉴赏

这首诗以漂泊异乡的视角,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绪与思乡之情。开篇点明身处水国南方,北归无期,直接奠定了惆怅基调。“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细腻地刻画乡情在漂泊中渐失,归梦也变得虚幻,将复杂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借景抒情,木叶飘落、山长日迟之景,既暗示时令变化,又烘托出内心的孤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下阕进一步渲染氛围,“永夕卧烟塘,萧条天一方”描绘出一幅孤独凄凉的画面,秋风落水、寒夜楚歌,营造出浓重的哀伤氛围。“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以异乡之物非故乡所有,强化了思乡的愁绪。“孤舟行已倦,南越尚茫茫”则直白地道出旅途疲惫,前路茫茫,不知归处,将这种羁旅的愁苦推向高潮。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生动地展现了漂泊者的内心世界。

AI诗词背景分析:

先看第一句:“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这里提到“水国”和“扁舟”,可能是在描述江南水乡的景色,而“北未期”可能暗示北方的行程尚未确定,或者有未实现的期望。接下来是“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淮上”和“郢中”都是地名,淮上可能指淮河一带,郢中则是古代楚国的都城,现在湖北江陵。这里可能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归乡之梦的疑虑。

第三句:“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木落”指的是树叶凋落,象征秋天,暗示天气转寒。而“山长见日迟”可能描绘山峦连绵,阳光难以照到,可能是在表达旅途的艰难或时间的缓慢。第四句:“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客行”说明是游子,心绪混乱,可能因为思乡或旅途中的困扰,而“洛阳”是另一个重要地点,可能与之前的行程有关联。

接下来的段落:“永夕卧烟塘,萧条天一方。”“永夕”指漫长的夜晚,“卧烟塘”可能描绘在烟雾弥漫的池塘边休息,环境显得萧条,天地辽阔。“秋风淮水落,寒夜楚歌长。”这里再次提到淮水和楚歌,可能是在描述秋风中的淮河和寒冷夜晚的楚地歌曲,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最后两句:“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孤舟行已倦,南越尚茫茫。”“宿莽”可能指南方的草木,或者有其他象征意义,“非中土”说明这里不是故乡。“鲈鱼”可能指鲈鱼脍,常用来象征思乡,比如“鲈鱼莼菜”是典故。而“南越”是古代的地域,可能指南方的某个地方,这里显得迷茫和未知。

综合来看,这首诗描绘了游子在江南水乡和楚地之间的漂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归乡的困难。可能涉及地理上的南北迁徙,以及季节的变化,如秋末的寒冷。需要确定这些地点和意象之间的关系,以及诗人可能的处境。可能的背景是诗人离开家乡,漂泊在南方,思念北方的故乡,同时面对旅途的艰辛和自然环境的恶劣,如淮水、楚歌、秋风、寒夜等。此外,提到的“洛阳”可能是一个对比,暗示诗人曾到过洛阳,但现在的处境不如那时。需要确保背景文本涵盖这些元素,不添加任何解释,只陈述事实。

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

永夕卧烟塘,萧条天一方。秋风淮水落,寒夜楚歌长。

宿莽中土,鲈鱼岂我乡。孤舟行已倦,南尚茫茫。

《淮阴夜宿二首_孙逖.doc》

下载
下载:淮阴夜宿二首_孙逖.doc

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永夕...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