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传统知识/成语故事/正文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处及历史典故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则成语的焉是哪儿;将是要;附是依附。皮都不存在了,毛还附在哪里呢?表示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没有了,依附在这基础上的东西也无法存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处及历史典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僖公十四年》,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魏文侯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毛向内皮朝外,那人还在背上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

    魏文侯感到很奇怪,便上前问那人道:“你为什么要反穿着羊皮衣,把皮板露在外面来背东西呢?”

    那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

    魏文侯听了,很认真地对那人说:“你知道吗?其实皮板更重要,如果皮板磨破了,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吗?”

    那人依然执迷不悟地背着草走了。

    如今,官吏们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钱粮布帛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行为不是一样的吗?

    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说:“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被一点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实质。”

    众大臣深受启发。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本末颠倒,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典故二

    春秋时,晋国有一次发生内乱,公子夷吾逃到秦国。为了取得秦国对他当国君的支持,夷吾允诺事成之后,割让五座城池给秦国。后来,他果然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当了国君,称晋惠公,但没有履行诺言割城。

    不久,晋国遭到灾害,粮食歉收,晋惠公向秦国商量求购粮食。秦国没有因他背约失信而拒绝,仍然答应了他的要求。

    不料过了一年,秦国也闹饥荒,派人到晋国去求购粮食。晋惠公却幸灾乐祸,不想答应秦国的要求。大夫庆郑联系到以前的事,对晋惠公这样做法不满,气愤地说:“背弃秦国的恩惠,对秦国发生灾害感到高兴,这是不道德的;贪爱自己的东西,不肯救济别人,从而激怒邻国,这对晋国有什么好处呢?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要保不住了,怎么还能守卫国家呢。”晋惠公的舅父、大夫虢射却说:“早先我们晋国不履行割让五城给秦的诺言,是根本的问题,它导致我们与他们关系的决裂。如果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而只答应卖粮食给秦国,就好比只有毛而没有皮。现在皮都不存在了,毛附在哪里呢!既然事已如此,不如干脆连粮食也不卖!”

    庆郑反对虢射的观点,继续说:“我们要是抛弃诚信而背弃邻国,一且发生祸患,还有谁来救助?失掉救助,就会灭亡。现在的情况正是如此。”

    虢射坚持自己的观点,说:“现在就是给秦国粮食,也不可能减少他们对我们的怨恨,反因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而加强了他们的力量。我的意见还是不卖粮食!”

    晋惠公听从了虢射的意见,而不采纳庆郑的建议,拒绝向秦国卖粮。庆郑叹息他这样做,将来一定要后悔。后来的情况果然如此。第二年,秦、晋之间发生战争,晋惠公兵败,当了秦国的俘虏。

成语「徒宅忘妻」的故事

成语「徒宅忘妻」的故事

这成语出自《孔子家语》一书,卷第三,贤君第十三,里面的一小段: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移民而忘其妻,有诸?”孔子对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

2021-03-30 15:55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处及历史典故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处及历史典故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则成语的焉是哪儿;将是要;附是依附。皮都不存在了,毛还附在哪里呢?表示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没有了,依附在这基础上的东西也无法存在。

2021-03-30 00:13
「小巫见大巫」的故事 小巫见大巫历史典故

「小巫见大巫」的故事 小巫见大巫历史典故

“小巫见大巫”语出先秦时期庄周《庄子》。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2021-03-29 18:20
三星堆上新,描写上古时期的成语有哪些

三星堆上新,描写上古时期的成语有哪些

最近三星堆发掘上热搜,三星堆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三星堆有多少秘密。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现公布,国内多个博物馆纷纷晒出自己馆藏的珍品来

2021-03-26 02:19
李白与成语「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及近义词

李白与成语「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及近义词

老婆婆边磨边抬头表示想将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李白听完后感到很疑惑,再次问道铁棒怎么可能磨成绣花!婆婆再次回复:滴水穿石,愚公移山

2021-03-25 21:11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哪些成语 有什么经典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哪些成语 有什么经典典故?

春秋时期,社会政治动荡,战争兵戎不断,但是由此也产生了很多风云人物,军事、外交、政治、管理上的谋略也是前所未有的被孕育,而成语典故就是那一时期的历史文化结晶。

2021-03-24 18:28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有什么典故 与哪位诗人有关?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有什么典故 与哪位诗人有关?

白居易参加科举考试,第一次来到京都长安,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写着“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长安米正贵,居住不容易啊!”等到翻看诗稿,读到“离

2021-03-24 14:51
二桃杀三士历史故事 三勇士的“君子之风”

二桃杀三士历史故事 三勇士的“君子之风”

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该故事在秦汉时期就已广为流传,汉代的画像材料中常能看到

2021-03-23 19:49
成语不共戴天出处及历史典故

成语不共戴天出处及历史典故

誓与秦桧等人不共戴天,希望斩下他的人头悬挂城门示众,然后诛杀金国使者。否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

2021-03-23 18:38
成语

成语"一鸣惊人"与楚庄王的故事 一鸣惊人典故

  “一鸣惊人”是中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意思是比喻那些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成绩的人。

2021-03-22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