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寻常:平常。三五:一十五,指农历每月十五日,通常称为“望日”,此日当太阳西下时,月亮正从东面升起,呈现出日月东西相望的情景。婵娟:本意指女子容貌姿态的美好,此处借指月光柔曼秀美。有时即以“婵娟”代指月亮。
中秋:本为农历八月十五日,此处扩展其意指八月十八日。
皓魄:皎洁的月亮。魄通霸,是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此处代指月亮或月光。
用户现在需要根据给定的中秋诗来创作背景,首先得抓住诗里的元素:中秋满月、清光凝露、皓魄无烟,还有年年盼望的感觉。然后要符合指令,只返回背景文本,不要解释。得想想诗人可能在什么场景,比如秋夜庭院,或者客居?不对,诗里是“自古人皆望”,比较普遍的感受,可能是诗人在中秋夜独自或和家人一起看月,回忆往年,眼前的月比平常圆,有露,没烟,很清澈。所以背景要结合这些元素,比如:中秋夜,诗人闲坐庭院中,见天上明月比往常十五更圆更亮,清光里似凝着露珠,皓洁的月轮没有一丝烟霭。四周静悄悄的,他望着月亮,想起自古以来人人都盼着这夜的满月,今年又这样过去了。不对,要更连贯,符合诗的内容:中秋之夜,诗人伫立阶前,仰望夜空。圆月比寻常十五更显圆满皎洁,清寒的月光仿佛凝结着露水,明亮的月魄毫无烟霞遮蔽。四下里静极,他望着这轮明月,忽然想起自古人皆盼此夜月圆,时光匆匆,今年的中秋又到了。这样应该可以,检查一下有没有符合诗里的“寻常三五夜”“中秋满”“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然后调整语言,更自然:中秋夜,诗人闲立庭院,见明月高悬,比寻常十五之夜更圆更亮。清寒的月光似凝着露珠,皓洁的月轮无一丝烟霭。他望着月亮,想起自古以来人人都盼这夜的圆满,不觉又过了一年。对,这样更简洁,符合要求。
中秋夜,诗人闲立庭院中,仰望夜空里的明月,见其比寻常十五之夜更显圆满皎洁。清寒的月光仿佛凝结着露珠,明亮的月魄毫无烟霞遮蔽。四下静谧,他望着这轮圆月,想起自古以来人人皆盼此夜月圆,时光匆匆,今年的中秋又至。
本文标题:八月十五夜玩月_栖白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811/160087.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