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感塞_薛逢

满塞旌旗镇上游,各分天子一方忧。
无因得见歌舒翰,可惜西山十八州。

AI注解:

**诗词内容**:满塞旌旗镇上游,各分天子一方忧。无因得见歌舒翰,可惜西山十八州。

**译文**:边塞上旌旗满布镇守着上游之地,(将领们)各自分担天子一方的忧虑。没有机会见到歌舒翰(那样的将领),可惜了西山的十八个州。

**鉴赏**:此诗前两句描绘边塞景象与将领职责,后两句借歌舒翰之典故,表达对失去西山十八州的惋惜,暗含对良将的期盼与对边疆局势的感慨。

AI诗词背景分析:

诗的第一句是“满塞旌旗镇上游”,这可能描绘的是边塞的军事场景,旌旗满塞说明有大量军队驻扎,镇上游可能指镇守上游地区,或者有其他地理含义。第二句“各分天子一方忧”提到天子和各方的忧虑,可能涉及朝廷对边疆的担忧,或者不同势力之间的矛盾。第三句“无因得见歌舒翰”中的“歌舒翰”应该是一个历史人物,可能指唐代的名将,比如哥舒翰,他在安史之乱中担任重要职务。第四句“可惜西山十八州”中的“西山”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比如长安附近的西山,而“十八州”可能指被割据或失去的地区。

接下来,我需要确认这些元素的历史背景。哥舒翰是唐代著名的将领,安史之乱期间,他镇守潼关,但后来被安禄山的叛军击败,导致长安失守。这可能与诗中的“满塞旌旗”和“西山十八州”有关,暗示战事失利,领土丧失。因此,这首诗很可能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反映当时边塞的紧张局势和对将领的惋惜。

用户要求仅返回背景文本,所以需要避免任何解释。但用户可能希望背景信息准确且与诗句紧密相关。需要确保不添加额外信息,比如诗的作者或具体事件的时间,除非用户特别要求。但根据用户提供的原始文章,没有提到作者,所以可能不需要涉及。

另外,用户可能希望背景内容简洁,直接点明历史事件和人物。因此,我需要将上述分析浓缩成一句或几句话,说明安史之乱中哥舒翰守潼关失败,导致西山地区失守,可能引发对战局的感慨。同时,注意不要使用任何解释性语言,只陈述事实。

最后,检查是否符合所有要求:仅背景文本,无解释,不包含额外信息。确保没有提到诗的作者,或者任何其他非必要的内容。确认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准确性,避免错误。这样应该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安史之乱期间,唐玄宗命哥舒翰率军驻守潼关以抵御叛军。后因战略失误,哥舒翰在灵宝之战中被安禄山部将崔乾祐击败,导致长安门户洞开,叛军长驱直入。诗中“西山十八州”或暗指关中地区失守,表达对边关失守与将领命运悲叹

上一篇:山路花_徐铉
下一篇:最后一页

《感塞_薛逢.doc》

下载
下载:感塞_薛逢.doc

满塞旌旗镇上游,各分天子一方忧。无因得见歌舒翰,可惜西山十八州。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