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朝佛陇,胜地绝埃氛。冷色石桥月,素光华顶云。
远泉和雪溜,幽磬带松闻。终断游方念,炉香继此焚。
【译文】
我前往台山朝拜佛陇,这是一处胜地,完全没有尘世的喧嚣。石桥上的月色清冷,华顶峰上的云彩洁白。远处的泉水夹杂着雪水流淌,幽静的磬声伴随着松涛传来。我终于断绝了四处云游的念头,在此焚香,延续这份宁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台山佛陇的清幽之景,通过对石桥月、华顶云、远泉、幽磬等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内心得到了净化,最终决定在此焚香修行,表达了对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冷色石桥月”和“素光华顶云”中的意象比较有画面感,石桥、月光、华顶云,可能是在描绘山中的景色,比如石桥在月光下显得冷清,华顶可能指天台山的华顶峰,云雾缭绕。第三句“远泉和雪溜”可能是指远处的泉水和雪水,或者形容泉水清澈如雪,而“幽磬带松闻”中的幽磬可能指寺庙中的磬声,松闻可能指松林中的回响,整体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最后一句“终断游方念,炉香继此焚”提到游方念,可能是指游方僧或修行者的念头,炉香则指焚烧香火,可能是在寺庙中供奉或祈祷的场景。综合来看,这首诗可能描绘的是在天台山的某个寺庙中,清晨或夜晚的宁静景象,以及修行者在此地的活动。
接下来,我需要确认是否有历史或文化背景支持这些推测。天台山确实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尤其与天台宗有关,而华顶峰是天台山的最高峰,常有云雾缭绕,适合这样的描写。石桥可能指山中的石桥,比如国清寺附近的桥梁,或者想象中的场景。同时,幽磬和松闻可能暗示寺庙中的日常修行活动,如敲磬、诵经等。
用户可能希望得到一个简洁的背景描述,不需要任何解释。因此,我需要确保只提供背景信息,不添加任何分析。可能的背景包括:诗人游览天台山,探访佛教圣地,描绘清晨或傍晚的山中景色,以及寺庙中的修行氛围。或者,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节日或仪式场合,如佛诞日或禅修活动时所见的景象。
需要避免的是任何关于诗人的身份、创作时间、历史事件的解释,只专注于场景和地点。因此,正确的背景应该是:天台山的佛教圣地,清晨或傍晚的山中景色,石桥、月光、云雾、泉水、磬声和松林的自然与宗教元素结合的环境,以及修行者在此地焚香供奉的活动。
天台山的佛教圣地,清晨薄雾缭绕的山间小径,石桥横跨溪流映照月色,华顶峰巅云气氤氲,远处山泉与雪水交融,松林间隐约传来磬声,修行者驻足于此焚香礼佛,心境澄澈如山中清景。
本文标题:禅林寺_无可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0871.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台山朝佛陇,胜地绝埃氛。冷色石桥月,素光华顶云。远泉和雪溜,幽磬带松闻。终断游方念,炉香继此焚。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