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然后,“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这里可能对比过去君臣的旧礼和现在的孤苦,暗示某种变故。后面的句子提到“业工窜伏深树里”,可能指杜鹃隐藏在树中,四月五月号叫,声音哀痛,流血,可能象征悲伤或痛苦。
接下来的句子“所诉何事常区区。”可能是在问杜鹃为何反复哀鸣,可能涉及冤屈或未竟之事。“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这里可能是在说杜鹃因摧残而发愤,但结果却受伤,显得愚钝。
最后两句“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强调天意难测,世事无常,最后一句“岂忆当殿群臣趋。”可能是在问是否还记得当年群臣朝拜的场景,带有怀旧或讽刺的意味。
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意,同时用现代汉语表达。鉴赏部分需要分析诗的主题、意象、情感,以及可能的象征意义,比如杜鹃象征哀愁或亡国之痛,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境遇,表达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用户可能希望得到准确的译文和深入的鉴赏,但不需要额外的解释。所以要确保译文简洁,鉴赏部分涵盖主题、手法和情感。同时,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句子或需要特别注意的用词,比如“业工窜伏”可能需要确认是否正确理解为“工匠隐藏”或其他意思。
最后,确保格式正确,不使用markdown,只返回文本内容,分段落处理。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或语法错误,保持回答的流畅和准确。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译文:你难道没看见昔日的蜀国天子,化作杜鹃鸟,如同老乌鸦般啼叫。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译文:杜鹃将蛋寄养在其他鸟巢中,自己却不亲孵,至今群鸟仍与它共同哺育雏鸟。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译文:虽然君臣旧礼仍在,但骨肉亲人满眼皆是,自身却孤苦无依。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译文:工匠(杜鹃)隐匿于深树之中,四月五月偏要啼叫呼号。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译文:它的啼叫哀痛至极,口中流血,所诉之事总是琐碎平凡。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译文:你难道因受摧残才发愤,却羞于带着羽毛伤残之形,显得愚钝。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译文:苍天的变故谁能预料,世间万事反复无常,何事没有?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译文:万事反复无常,何事没有?难道还记不得当年群臣趋奉于殿前的盛况?
鉴赏:
全诗以杜鹃化蜀王的传说为意象,通过杜鹃的悲鸣与孤独,暗喻亡国之痛与命运无常。诗中“骨肉满眼身羁孤”“口流血”等句,以具象描写强化哀伤情绪,而“万事反复何所无”则揭示历史循环与人事变迁的苍凉。全诗语言凝练,意象深沉,既有对个体命运的悲悯,亦暗含对历史兴衰的哲思。
黄鹤认为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他说:“李辅国劫迁上皇,乃上元元年七月事。此诗借物伤感,当属上元二年作。观其诗意,乃感明皇失位而作。”
本文标题:杜鹃行_杜甫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0905.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业...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