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金台客,相逢只论诗。坐来残暑退,吟许野僧知。
自喜幽栖僻,唯惭道义亏。身闲偏好古,句冷不求奇。
晦迹全无累,安贫自得宜。同人终念我,莲社有归期。
###内容
见说金台客,相逢只论诗。坐来残暑退,吟许野僧知。
自喜幽栖僻,唯惭道义亏。身闲偏好古,句冷不求奇。
晦迹全无累,安贫自得宜。同人终念我,莲社有归期。
###译文
听说那燕台的宾客,相逢时只谈论诗歌。坐下来残暑渐渐消退,吟诵诗句让山野僧人知晓。
自己喜欢幽居偏僻之地,只惭愧道义有所欠缺。身闲时偏偏喜好古人之风,诗句清冷不追求奇特。
隐藏踪迹全无牵累,安于贫困自感适宜。志同道合的人终究会想念我,加入莲社有回归的日期。
###鉴赏
此诗开篇点明与友人相逢论诗的雅事,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接着描写环境与心境,“幽栖僻”体现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喜爱,“惭道义亏”有自谦之意。“身闲偏好古”等句展现其审美追求。“晦迹”“安贫”表现出诗人的处世态度。尾联“同人终念我,莲社有归期”,既表达对友人的期待,又暗示自己对精神归宿的向往。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生活、志趣等方面的描写,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与生活状态。
然后,“坐来残暑退”可能描述的是夏末时节,暑气消退,坐在那里感觉凉爽,可能是在某个凉爽的环境里,比如山林或庭院。“吟许野僧知”提到野僧,可能是在山中与僧人相遇,或者有隐居的背景。
接下来,“自喜幽栖僻”表达的是诗人喜欢隐居的清静,远离尘嚣。“唯惭道义亏”可能有自责,觉得自己在道义上有欠缺,或者有道德上的反思。“身闲偏好古”说明身体闲适,喜欢古代的东西,可能涉及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句冷不求奇”可能指诗句冷峻不追求奇巧,强调质朴。
“晦迹全无累”可能指隐藏自己的名声,没有世俗的牵累,表现隐居生活。“安贫自得宜”说明安于贫困,自得其乐,可能反映诗人安贫乐道的态度。“同人终念我”可能指同道中人终会想念自己,或者有被理解的期待。“莲社有归期”莲社可能指东晋时期的莲社,由慧远法师创立,聚集文人墨客,所以这里可能涉及佛教团体或文人聚会,暗示归隐或回归的意愿。
现在需要将这些元素整合成一个背景。可能的场景是:诗人与友人在夏末相逢,讨论诗歌,身处山林或隐居之地,与僧人交流,表达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同时有对自身不足的反思,以及希望回归莲社或文人团体的愿望。需要确保不加入任何解释,只陈述背景。
可能的背景文本:夏末山居与友人品茗论诗,偶遇野僧,借莲社之名寄托归隐之志。
检查是否符合要求,没有解释,只背景,且用纯文本。可能需要更详细一些,但用户要求仅返回背景文本,所以需要简洁。确认是否遗漏其他元素,比如“金台客”可能指招揽人才,但这里可能更偏向于文人聚会,所以可能需要调整。最终确定背景为:夏末山居,与友人品茗论诗,偶遇野僧,借莲社之名寄托归隐之志。
夏末山居,与友人品茗论诗,偶遇野僧,借莲社之名寄托归隐之志。
本文标题:酬刘书记一二知己见寄_李山甫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0908.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见说金台客,相逢只论诗。坐来残暑退,吟许野僧知。自喜幽栖僻,唯惭道义亏。身闲偏好古,句冷不求奇。晦迹...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