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巷穷门少侣俦,阮郎唯有梦中留。香飘罗绮谁家席,
风送歌声何处楼。街近鼓鼙喧晓睡,庭闲鹊语乱春愁。
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
###逐句翻译
-深巷里那偏僻的穷门很少有伙伴,阮郎啊就只有在梦中留存。
-飘来罗绮香气的是谁家的宴席?随风送来歌声的是哪处的楼阁?
-街道近旁战鼓喧闹搅扰了清晨的睡眠,庭院空闲喜鹊啼叫乱了春日的愁绪。
-怎么能够去追逐人间的俗事呢?万里之身就如同没有系缆的船。
###词句鉴赏
-**“阮郎唯有梦中留”**:这里用了“阮郎”的典故(就像我们现在说“某某明星只能在梦里见到”一样的感觉),把心中思念之人比作阮郎,营造出一种虚幻、难以触及的情感氛围,很动人,让人感受到那种对美好事物(或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
-**“香飘罗绮谁家席,风送歌声何处楼”**:这两句通过描写闻到的香气和听到的歌声,以疑问的形式,从嗅觉和听觉角度勾勒出外界热闹的场景,和自己所处的“深巷穷门”形成鲜明对比(就像别人在开派对狂欢,自己却孤单冷清),更突出了内心的孤寂。
-**“街近鼓鼙喧晓睡,庭闲鹊语乱春愁”**:“喧”和“乱”用得好,“喧”把鼓鼙声那种吵闹、扰人清梦的感觉生动地表现出来;“乱”则让喜鹊的叫声好像把春愁都搅乱了(就像本来心里就烦,鸟叫声更让人心烦意乱),这两个字让环境描写更有感染力,也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烦躁和愁绪。
-**“万里身同不系舟”**:把自己的身躯比作不系舟(就像没有固定方向、随波逐流的船),形象地表达出一种对人间俗事的无奈和想要超脱、漂泊无依的心境,这个比喻很新颖且贴切,让情感的表达更有画面感。
接下来,我需要结合这些元素来推断创作背景。首先,诗中的意象如深巷、穷门、鼓鼙、鹊语、不系舟等,可能暗示作者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比如晚唐或五代时期。阮籍作为东晋的诗人,可能被用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者作者受到其影响。此外,作者可能处于仕途不顺或社会动荡中,选择隐居或漂泊,以逃避现实的纷扰。
还要注意诗的结构和押韵,可能属于七言律诗,格式严谨,说明作者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同时,诗中的情感从孤独转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再转向对现实的逃避,可能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最后,不系舟的意象可能象征作者的漂泊生活,或者对自由的追求,结合当时的背景,可能作者有离乡背井的经历,或者对政治局势不满,选择隐居。
需要确认是否有历史事件或人物与这些意象相关,比如鼓鼙可能指安史之乱,或者黄巢起义等,而不系舟可能与李白的诗作有关,但这里可能更多是表达个人情感。另外,作者可能生活在城市或乡村,但根据“深巷穷门”可能更偏向于乡村或小巷,环境清幽但生活贫困。
总结起来,作者可能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个人处境孤寂,受到阮籍等隐逸诗人的影响,渴望远离尘嚣,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时内心有对现实的无奈和逃避。需要进一步确认诗的朝代和作者,但根据现有信息,可以推测为晚唐或五代时期的诗人,可能有仕途失意或社会动荡的经历,选择隐居或漂泊,以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孤寂的环境与漂泊的心境,展现了作者在战乱年代的隐逸情怀。从"深巷穷门"的清贫生活到"阮郎唯有梦中留"的孤高志趣,再到"万里身同不系舟"的自由向往,暗示作者可能生活在晚唐或五代时期。这一时期战乱频繁,文人常因时局动荡而选择隐居,如黄巢起义、安史之乱等历史事件都可能成为创作背景。诗中"鼓鼙喧晓睡"的战乱气息与"鹊语乱春愁"的愁绪交织,反映出作者在乱世中既渴望安宁又无法完全脱离现实的矛盾心理。最终以"不系舟"的意象收束,体现了文人面对乱世时常见的避世思想,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本文标题:暮春即事_鱼玄机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0937.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深巷穷门少侣俦,阮郎唯有梦中留。香飘罗绮谁家席,风送歌声何处楼。街近鼓鼙喧晓睡,庭闲鹊语乱春愁。安能...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