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子东征效远官,行行春黯离魂。
中途辍棹寻吴苑,西向登陆楼望海门。
鹏舍曾嗟经岁谪,灵光空念岿然存。
陵迁谷变今如此,为我停骖尽酒罇。
###逐句翻译
-“闻子东征效远官,行行春黯离魂。”:听说你要向东去遥远的地方做官,一路上春天的景色都显得黯淡,让人的离情别绪涌上心头。
-“中途辍棹寻吴苑,西向登陆楼望海门。”:在半途中停下船去探寻吴苑,又向西登上高楼眺望海门。
-“鹏舍曾嗟经岁谪,灵光空念岿然存。”:曾经为被贬谪多年而叹息,如今只能空自思念那岿然留存的灵光。
-“陵迁谷变今如此,为我停骖尽酒罇。”:世事变迁如今已经是这样了,为了我停下马车,把酒杯里的酒喝尽吧。
###词句鉴赏
-**“行行春黯离魂”**:“黯”字用得精妙。它本是形容人的情绪低落、沮丧,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就好像春天也因为离别的愁绪而变得黯淡无光),生动地传达出离别的哀愁,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那种因离别而产生的压抑氛围。
-**“陵迁谷变今如此”**:“陵迁谷变”简洁地概括了世事的巨大变迁,语言凝练却富有表现力,让人一下子就能联想到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变化,引发对人生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为我停骖尽酒罇”**:“尽”字体现出一种豪爽和深情。朋友即将远行,作者希望能在这离别时刻尽情饮酒,以酒来寄托情感,这个“尽”字把那种对朋友的不舍和想要珍惜当下相聚时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句“中途辍棹寻吴苑,西向登陆楼望海门。”中途停船寻找吴苑,可能是在说行船过程中改变路线,去吴地。西向登陆楼望海门,可能是指登上某个楼台,眺望海门,这里可能涉及地理地点,比如吴苑可能指吴国的园林,或者某个具体的地方。
第三句“鹏舍曾嗟经岁谪,灵光空念岿然存。”鹏舍可能指鹏的住所,或者与《庄子》中的大鹏有关,这里可能有典故。经岁谪指经年累月的贬谪,可能作者或某人被贬谪多年。灵光可能指灵光殿,或者象征某种理想,岿然存可能指依然存在,可能表达对过去的怀念或现实的无奈。
第四句“陵迁谷变今如此,为我停骖尽酒罇。”陵迁谷变可能指国家兴衰,或者自然变化,今如此指现在的情况。停骖可能指停下车马,尽酒罇指喝尽酒杯,可能表达对现状的感慨,希望停下来休息,但实际仍在奔波。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这些诗句可能涉及的历史背景。比如“吴苑”可能指吴越地区,而“海门”可能指钱塘江入海口,这可能与南宋时期有关,因为海门在杭州附近,而吴苑可能关联到吴越国的历史。另外,“鹏舍”和“灵光”可能引用了古代典故,比如《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或者灵光殿的典故,可能与文人贬谪或思乡有关。
可能的作者是南宋的文人,比如陆游,因为陆游有较多的游历和贬谪经历,且常写爱国诗。但需要确认是否符合这些诗句的风格和用词。另外,“陵迁谷变”可能出自《楚辞·天问》中的“陵迁谷变,列为有灵”,这可能与作者对时局的感慨有关,可能是在国家动荡时期所作。
综合来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可能经历了贬谪或流离,对国家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感到忧伤。诗中提到的东征、吴苑、海门等地名,可能与当时的军事行动或地理背景有关,比如抵抗金国的入侵。同时,用典如大鹏、灵光殿,可能表达作者对理想或过去的追忆,以及现实的无奈。
需要进一步确认是否有历史事件或人物与这些诗句对应,比如“子东征”是否指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或者“鹏舍”是否与某个典故直接相关。同时,注意诗句中的情感变化,从离别到对过去的怀念,再到对现实的感慨,可能反映了作者在动荡年代中的心境。
最后,整理这些信息,形成一个连贯的创作背景,说明作者可能是在南宋时期,因国家局势动荡而被迫离乡,通过游历和回忆表达对时局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结合用典和地理元素,指出诗中可能蕴含的象征意义,如大鹏象征远大的志向,灵光殿可能代表过去的辉煌,而陵迁谷变则暗示国家的变迁。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南宋时期文人因国事动荡而产生的思乡与忧国情怀相关。以下为详细分析:
1.**历史语境**
"闻子东征效远官"中的"东征"可能暗指宋金战争背景下南宋朝廷北伐的军事行动,而"效远官"则暗示作者或友人效仿前朝名臣(如岳飞、张浚等)的北伐壮志。"吴苑"指吴地(今江苏一带)的园林,"海门"为钱塘江入海口,暗示作者可能途经江南地区,或对东南抗金防线有所关注。这与南宋偏安江南、频繁与金国对峙的历史背景吻合。
2.**情感基调**
"行行春黯离魂"描绘春景中离别之痛,可能反映作者因战事或仕途被迫离乡的无奈。"陵迁谷变今如此"化用《楚辞·天问》"陵迁谷变,列为有灵"的典故,暗喻国家兴衰、山河变迁,透露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停骖尽酒罇"则通过"停骖"(停车驻足)与"尽酒罇"(喝尽酒杯)的意象,表现作者在动荡中仍保持豁达胸襟,或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3.**文学意象**
"鹏舍"可能借《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典故,暗喻作者对理想抱负的寄托;"经岁谪"则点明作者可能经历长期贬谪(如陆游曾被贬官),与"灵光岿然存"形成对比,暗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全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典故的交织,展现了文人在战乱年代的复杂心绪。
综上,这首诗或为南宋文人(如陆游、杨万里等)在战事频繁、国势衰微时期所作,既包含对北伐事业的关切,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与家国兴衰的深刻思考。
本文标题:送阮殿丞之静海_徐铉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0973.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闻子东征效远官,行行春黯离魂。中途辍棹寻吴苑,西向登陆楼望海门。鹏舍曾嗟经岁谪,灵光空念岿然存。陵迁...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