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洫敞高明,凭轩见野情。朝回五马迹,更胜百花名。
海树凝烟远,湖田见鹤清。云光侵素壁,水影荡闲楹。
俗赖褰帷谒,人欢倒屣迎。始能崇结构,独有谢宣城。
###逐句翻译
北面的沟渠开阔又明亮,靠着轩窗能看见野外的景致。早上回来看到五匹马的踪迹,这景象比百花的名声更胜一筹。远处的海树被烟雾凝聚,在湖田看到白鹤,感觉很清幽。云彩的光影照在白色的墙壁上,水的影子在悠闲的柱子间晃动。百姓依赖着(官员)揭开帘幕来拜见,人们欢喜地倒穿着鞋子迎接。(官员)开始能够崇尚建筑结构(的美好),只有谢宣城(能与之相比)。
###词句鉴赏
1.**“海树凝烟远,湖田见鹤清”**:“凝”字用得妙,把海树被烟雾笼罩的状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好像烟雾是凝结在海树上一样,让画面有了一种静态的美感。“清”字体现出看到湖田白鹤时那种清幽的氛围,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
2.**“云光侵素壁,水影荡闲楹”**:“侵”字用了拟人手法,就好像云光会主动去靠近素壁一样,让云光有了主动性。“荡”字把水影的动态表现得很鲜活,好像水影在楹柱间欢快地摆动,这两句通过这两个字,让静态的墙壁和楹柱有了灵动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很有意境的画面。
3.**“俗赖褰帷谒,人欢倒屣迎”**:“赖”和“欢”形成对比,写出了百姓对官员的依赖和人们迎接时的欢喜,从侧面体现出官员的受爱戴,让读者能感受到那种融洽的氛围。
还要注意诗中的关键词,比如“褰帷谒”和“倒屣迎”可能指的是官员接待百姓的情景,说明作者可能在地方任职,关心民生。而“崇结构”可能指修建建筑,可能与他在任期间的政绩有关。另外,诗中提到的“北洫”、“海树”、“湖田”这些地点可能需要进一步确认,但可能和谢朓在宣城的任职经历有关,因为宣城有湖田和山川。
需要确保不使用生僻字,保持解释简洁易懂。可能用户希望了解这首诗背后的历史背景,比如谢朓在宣城的任职情况,或者他与其他文人的交往。同时,要避免涉及其他无关的问题,只专注于创作背景的分析。
最后,整理这些信息,形成连贯的段落,说明作者的生平、仕途经历、创作动机以及诗歌反映的情感和思想。确保内容准确,符合历史事实,同时语言通俗,便于用户理解。
这首诗的作者应为南朝齐文学家谢朓(字宣城),其创作背景可推测如下:
谢朓曾在南朝宋、齐两朝任职,尤以在宣城(今安徽宣城)任太守时最为人称道。他出身名门,自幼饱读诗书,但仕途坎坷,多次因政治斗争被贬谪。此诗中"北洫敞高明,凭轩见野情"描绘了他在宣城任职期间登高望远的场景,"朝回五马迹"暗指官员车马往来,"海树凝烟远,湖田见鹤清"则展现了宣城特有的山水风貌。诗中"俗赖褰帷谒,人欢倒屣迎"体现了他体恤民情、勤政爱民的政绩,"始能崇结构,独有谢宣城"则表明他因治理有方而得到百姓爱戴。谢朓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通过山水意象表达对仕途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正是他借景抒怀的典型之作。
本文标题:独孤常州北亭_张南史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1007.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北洫敞高明,凭轩见野情。朝回五马迹,更胜百花名。海树凝烟远,湖田见鹤清。云光侵素壁,水影荡闲楹。俗赖...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