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和于中丞登越王楼作_卢栯

图画越王楼,开缄慰别愁。山光涵雪冷,水色带江秋。
云岛孤征雁,烟帆一叶舟。向风舒霁景,如伴谢公游。

AI注解:

###逐句翻译

1.“图画越王楼,开缄慰别愁”:越王楼的图画,打开信封看到它,就安慰了离别的愁绪。

2.“山光涵雪冷,水色带江秋”:山色中蕴含着雪的清冷,水色里带着江的秋意。

3.“云岛孤征雁,烟帆一叶舟”:云绕的岛上有一只孤单的远行大雁,烟雾中的帆是一片叶子似的小船。

4.“向风舒霁景,如伴谢公游”:对着风展开晴朗的景色,就好像陪伴着谢公一起游玩。

###词句鉴赏

-**“涵”和“带”**:这两个字用得精妙。“涵”把山光和雪冷融合在一起,有一种包容的感觉,就像山光把雪的冷含在自己身体里;“带”让水色和江秋有了一种牵连,仿佛水色携带着江的秋意。这两个字让景色更生动,有了一种动态的融合感。

-**“孤征雁”和“一叶舟”**:“孤征雁”用“孤”突出了大雁的孤单,“征”又体现出它在远行;“一叶舟”把船比作一片叶子,很形象。这两个画面都传达出一种孤独、漂泊的情感,让人感受到那种寂寞和旅途的艰辛。

-**“如伴谢公游”**:这里用了谢公(谢灵运,喜欢游山玩水)的典故。把眼前的景色和陪伴谢公游玩联系起来,增添了一种高雅、悠然的意境,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这种美好景色的喜爱和享受。

AI诗词背景分析:

诗题是《图画越王楼》,这可能意味着作者是在描绘越王楼的景色,或者通过画作来表达对越王楼的思念。接下来,诗句中的意象有“开缄慰别愁”,这里“开缄”可能指展开信件或画卷,而“慰别愁”则表达了缓解离别之愁的情感。这可能暗示作者在离别后通过某种方式寄托情感,比如画画或写信。

第二句“山光涵雪冷,水色带江秋”描绘了自然景色,山光和雪冷给人一种寒冷、孤寂的感觉,而水色和江秋则带有秋天的萧瑟。这些意象可能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境,或者是在特定季节的景象,比如冬季或秋季。

第三句“云岛孤征雁,烟帆一叶舟”中的“云岛”和“孤征雁”可能象征着孤独和远行,而“烟帆”和“一叶舟”则描绘了船只在烟雾中航行的景象,可能暗示作者正在远行或思念远方的人。

最后一句“向风舒霁景,如伴谢公游”提到“谢公”,这可能是指谢灵运,南朝著名的诗人,以山水诗著称。这里作者可能在表达自己与谢灵运一样,喜欢游历山水,或者通过与谢公的联想来增强诗的意境。

接下来,我需要将这些分析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创作背景。考虑到诗中提到的越王楼、自然景色、孤独感以及谢公的引用,可能作者是在某个特定的地点或情境下创作的。例如,作者可能在离别时,通过描绘越王楼的景色来寄托哀思,或者是在游历时感受到与谢灵运相似的意境。

同时,需要注意用户的要求是只思考背景,不回答无关问题,且避免使用生僻字和复杂词汇。因此,我需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将作者的创作背景详细描述出来,确保用户容易理解。

最后,检查是否有遗漏的要点,比如诗中的季节、情感表达、引用的历史人物等,确保分析全面且符合用户的需求。

这首诗描绘了越王楼的景色,并借景抒发离别之愁。作者可能身处江南水乡,因离别而心绪难平,于是通过展开画卷或信件("开缄")来寄托情感。诗中"山光涵雪冷"暗示冬日或清晨的景象,寒意与孤寂感油然而生;"水色带江秋"则点明时节,江水泛着秋意,增添萧瑟氛围。"云岛孤征雁"与"烟帆一叶舟"形成动静对比,孤雁象征远行,小舟暗示漂泊,两者共同渲染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意境。末句"如伴谢公游"借谢灵运(谢公)的典故,表达作者对山水之趣的向往,可能暗含自己虽身在异乡,却能通过诗画与古人精神共鸣。整体来看,作者或许在江南某处登临越王楼,借景抒写离愁别绪,同时寄托对自然与历史的追思。

下一篇:最后一页

《和于中丞登越王楼作_卢栯.doc》

下载
下载:和于中丞登越王楼作_卢栯.doc

图画越王楼,开缄慰别愁。山光涵雪冷,水色带江秋。云岛孤征雁,烟帆一叶舟。向风舒霁景,如伴谢公游。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