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行人自笑不归去,
瘦马独吟真可哀。杏酪渐香邻舍粥,榆烟将变旧炉灰。
画桥春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逐句翻译
-“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寒食节(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又快到啦,梨花和梅花错落有致地开放着。
-“行人自笑不归去,瘦马独吟真可哀”:我这个在外漂泊的人自己都笑话自己不回家,骑着瘦马独自吟诗,这情形实在是让人感到悲哀呀。
-“杏酪渐香邻舍粥,榆烟将变旧炉灰”:邻居家煮杏酪粥的香味渐渐飘来,炊烟(古代钻木取火,春取榆柳之火)就要把旧炉灰给变了(意思是时光流转)。
-“画桥春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在那画桥边,春天温暖的夜晚有清亮的歌声,(别人)怎会相信我每天愁肠百转呢。
###词句鉴赏
-**“参差”**:这个词用得精妙。它描绘出梨花和梅花开放时那种错落、不整齐却又很自然的状态。就好像我们看到一片花林,花朵不是齐刷刷地开,而是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有一种自然随性的美,让读者能更生动地想象出花开的画面。
-**“瘦马独吟”**:“瘦马”给人一种旅途奔波、疲惫的感觉,马都瘦了,说明行人走了很久的路。“独吟”又强调了孤独,一个人在那儿吟诗,那种寂寞、哀伤的情绪一下就出来了。就像一个人在空旷的地方,孤独地诉说着自己的心事,很能引起人的共鸣。
-**“愁肠日九回”**: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愁肠每天九转,其实就是极言忧愁之深、之频繁。就好比心里有一团乱麻,不停地缠绕,怎么都解不开,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内心深深的愁绪。
第二句“梨花梅花参差开”描绘了梨花和梅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景象。梨花一般在春季开放,梅花则在早春或初春。这可能表现作者对季节变化的观察,或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可能暗示某种时间上的对比,比如梅花已经凋谢,而梨花又开始绽放,或者两者同时开放但形态不同,表现出一种微妙的自然变化。
第三句“行人自笑不归去”中的“行人”可能指远行的人,而“自笑不归去”则表现出一种自我嘲笑的情绪,可能是在表达对无法归家的无奈,或者对人生漂泊的感慨。这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比如他可能有过离乡背井的经历,或者对漂泊的生活感到厌倦。
第四句“瘦马独吟真可哀”中的“瘦马”可能象征着孤独和艰辛,而“独吟”则可能指作者独自一人吟诗,表现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这可能暗示作者在旅途中,或者在困境中,通过吟诗来抒发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杏酪渐香邻舍粥,榆烟将变旧炉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杏酪逐渐变得香甜,邻舍的粥可能指春天的饮食变化,而榆烟将变旧炉灰则可能暗示时间的流逝,旧物的变迁。这可能表现作者对生活细节的观察,或者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画桥春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画桥、春暖、清歌夜,这些意象可能让人联想到江南的春景,或者某个具体的地方。而“愁肠日九回”则表现出强烈的愁绪,可能与作者的内心情感有关,比如对离别的哀伤,或者对未来的忧虑。
综合来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春季,特别是寒食节前后,作者可能在江南地区,或者某个有春天美景的地方。诗中既有对自然变化的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可能是在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离乡的无奈,以及内心的孤独和哀愁。作者可能是一位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文人,可能经历过离别或漂泊,通过诗来抒发情感,同时可能对生活中的细节有敏锐的观察力。
需要注意的是,诗中提到的“杏酪”和“榆烟”等意象可能与当时的饮食文化有关,可能作者生活在有这些食物的地区,或者在特定的季节里。此外,“画桥”可能指具体的地点,如江南的桥,或者某个有桥梁的地方,这可能与作者的居住地或旅行经历有关。
可能的时代背景方面,如果这首诗是古代的,可能与唐宋时期有关,因为这些时期文人墨客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如果是在现代,可能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但根据诗句的风格,更可能属于古典诗词。
总结来说,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在春季,特别是寒食节前后,可能身处江南或有春天美景的地方,经历过离别或漂泊,内心充满孤独和哀愁,同时对生活细节有敏锐的观察,可能是一位唐宋时期的文人,通过诗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情感,结合诗中意象,可以推测作者的创作背景如下:
**时间背景**:
诗中“一百五日”指向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说明创作可能发生在春季,尤其是寒食节前后。此时万物复苏,但传统习俗中“禁火”与冷食的氛围,可能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或对生活琐碎的观察。
**地域背景**:
“画桥春暖”“杏酪渐香”“榆烟”等意象常见于江南地区,如西湖、钱塘江畔等。作者可能身处江南水乡,或曾游历于此,借春景抒发情感,也可能与故乡有关,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
**情感背景**:
“行人自笑不归去”“愁肠日九回”等句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漂泊感。他可能是一位游子,因仕途、战乱或个人原因远离家乡,对无法归去感到无奈,同时以“瘦马独吟”象征旅途中的艰辛与孤独。诗中既有对春景的细腻描写,也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生活背景**:
“杏酪渐香邻舍粥”描绘了春日里邻家煮粥的烟火气,而“榆烟将变旧炉灰”则暗示时间推移、旧物变迁的细微感受。作者可能生活在一个重视节令与日常生活的环境中,通过平凡场景寄托深层情感,也可能经历过家庭变故或离别,对生活琐事产生共鸣。
**总结**:
作者可能是一位唐宋时期的文人,身处江南,因仕途或生活际遇漂泊在外。他在寒食节前后观察自然与生活细节,借春景抒发对时光流逝的哀愁、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漂泊的无奈。诗中情感真挚,语言凝练,体现了对生活深刻的体悟与对自然的敏锐感知。
本文标题:春日即事_崔橹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1068.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行人自笑不归去,瘦马独吟真可哀。杏酪渐香邻舍粥,榆烟将变旧炉灰。画桥...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