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寿千龄远,敷仁万国通。登霄欣有路,捧日愧无功。
仙驾三山上,龙生二月中。修斋长乐殿,讲道大明宫。
此地人难到,诸天事不同。法筵花散后,空界满香风。
###逐句翻译
-“庆寿千龄远,敷仁万国通”:庆贺寿辰,这寿数比千年还要久远;广布仁德,让万国都能感受到。
-“登霄欣有路,捧日愧无功”:高兴于有登上云霄的路,惭愧自己没有功劳能去捧日(这里“捧日”可理解为辅助、助力的意思)。
-“仙驾三山上,龙生二月中”:仙人的车驾在三座仙山上,龙在二月的时候诞生(古代有龙象征帝王等说法)。
-“修斋长乐殿,讲道大明宫”:在长乐殿进行斋戒活动,在大明宫讲解道义。
-“此地人难到,诸天事不同”:这个地方人们很难到达,天上各个地方的事情也不一样。
-“法筵花散后,空界满香风”:法会结束,花朵散落之后,天空中充满了香气。
###词句鉴赏
-**“庆寿千龄远”**:“千龄远”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寿辰的长久和盛大,让人感受到对长寿的美好祝愿。
-**“敷仁万国通”**:“敷仁”形象地写出了仁德的传播,“万国通”则强调了其影响力之广,传达出一种仁政广布的宏大愿景。
-**“法筵花散后,空界满香风”**:“花散”“香风”营造出一种空灵、美好的氛围,法会结束后,那残留的花香在空气中弥漫,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很是动人。
然后是“仙驾三山上,龙生二月中。”仙驾和龙生都是神话元素,可能暗示作者希望自己的政绩或思想能像神仙一样被传颂,或者有某种超凡的象征。接着“修斋长乐殿,讲道大明宫。”这里提到的长乐殿和大明宫是唐代宫殿,可能说明作者生活在唐朝,或者有唐代的背景。修斋可能指祭祀或修行,讲道则可能指讲授道义,这可能暗示作者在朝廷中担任某种官职,参与宗教或政治活动。
接下来的“此地人难到,诸天事不同。”此地可能指某个高处或神圣的地方,人难到可能表达作者认为只有神仙或高人能到达,或者有某种神秘的境界。诸天事不同可能指天界与人间的不同,或者作者认为自己的处境与常人不同。最后“法筵花散后,空界满香风。”法筵可能指法会或宗教仪式,花散后可能象征着活动结束,而空界满香风则可能描绘一种空灵的氛围,香气弥漫,可能与佛教或道教有关。
综合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对长寿和仁政的祝愿,以及对自身贡献的反思。使用了大量神话和宗教元素,如仙驾、龙生、法筵、空界等,可能暗示作者有深厚的宗教信仰或文化背景。提到的长乐殿和大明宫是唐代的著名宫殿,所以作者可能生活在唐朝,或者至少是唐代的诗人。此外,诗中提到的“修斋”和“讲道”可能表明作者在朝廷中担任某种与宗教或礼仪相关的职务,或者有参与宗教活动的经历。
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的结构和用词可能模仿了某些特定的诗歌形式,比如七言律诗,但具体需要确认。另外,诗中的某些意象可能有特定的文化含义,比如“龙生二月中”可能与龙的象征意义有关,龙在中国文化中常与皇权、祥瑞相关,所以可能暗示作者与皇室或朝廷有联系。
可能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可能是一位朝廷官员,参与宗教仪式或政治活动,希望表达对皇帝的祝福或对自身职责的反思。或者,作者可能是一位宗教人士,如僧人或道士,用诗歌表达对修行的感悟。此外,考虑到诗中提到的“庆寿”和“万国通”,可能与庆祝寿辰或国家庆典有关,比如皇帝的生日或重要节日。
需要进一步确认的是,这首诗是否属于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例如,是否与某位皇帝的寿辰有关,或者作者是否有特殊的身份。但根据现有信息,可以推测作者可能生活在唐朝,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可能参与朝廷的宗教活动,或者有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总结:这首诗结合了宗教、政治和神话元素,可能创作于唐朝,作者可能是一位朝廷官员或宗教人士,表达对长寿、仁政的祝愿,以及对自身贡献的反思,同时描绘了神圣的场景和空灵的意境。
这首诗充满了对长寿与仁政的颂扬,以及对自身使命的反思,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儒家思想与佛道文化修养。从诗中"长乐殿""大明宫"等皇家建筑的意象可推测,作者可能身处唐代宫廷,或是与朝廷有密切关联的士大夫阶层。"登霄""仙驾""龙生"等神话元素暗示其创作可能与重大庆典相关,比如皇帝寿辰或登基大典,借仙道之喻表达对君主德政的赞颂。
诗中"捧日愧无功"流露出作者的自省精神,虽身处高位却心怀忧思,这种矛盾心理常见于唐代文人。"法筵花散后"等句则展现出作者对佛教仪式的熟悉,可能具有一定的佛学造诣。全诗通过对天界与人间的对比,既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又暗含对现实责任的思考,展现出典型的盛唐文人精神风貌。
本文标题:降诞日内庭献寿应制_广宣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1110.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庆寿千龄远,敷仁万国通。登霄欣有路,捧日愧无功。仙驾三山上,龙生二月中。修斋长乐殿,讲道大明宫。此地...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