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来辨东西,如今不要白头公。非长非短非大小,还与诸人性相同。
无来无去兼无住,了却本来自性空。
###逐句翻译
1.“八十年来辨东西,如今不要白头公”:这八十年来一直在分辨东西(这里“东西”可理解为各种事物、是非等),如今不再需要我这个白头老翁(去分辨了)。
2.“非长非短非大小,还与诸人性相同”:(它)不是长的也不是短的,不是大的也不是小的,(但它的本质)和众人的本性是一样的。
3.“无来无去兼无住,了却本来自性空”:没有来也没有去,也没有停留(固定不变),(这才)明了本来(事物的)自性就是空的(“自性空”可理解为事物的本质是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特性等)。
###词句鉴赏
-**“辨东西”**:简单三个字,却生动地勾勒出一种长久以来不断探寻、分辨外界事物的状态,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一个老人长久思索、分辨各种是非对错等的画面,很有画面感。
-**“无来无去兼无住”**:此句运用了一种类似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的表达技巧。强调了一种事物的状态,没有来的起始,没有去的终结,也没有固定的停留,这种表述很有节奏感,也传达出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知,有一种超脱、豁达的情感在里面,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对事物更本质、更深刻的理解,很动人。
-**“自性空”**:这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概括,虽然有点抽象,但结合前面的描述,让读者明白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对事物不执着于表象(如长短、大小等),而看到其本质的一种感悟,这种对本质的探寻和表达,能引发读者对世界、对自身的思考,很有深度和感染力。
接下来是:“非长非短非大小,还与诸人性相同。”这里提到“非长非短非大小”,可能是在强调事物的中道或不偏不倚,而“还与诸人性相同”则可能指出这种特性在人类中普遍存在。这可能涉及到哲学或宗教思想,比如佛教中的中道理念,或者道家的无为思想。
第三段:“无来无去兼无住,了却本来自性空。”这里的关键词是“无来无去”、“无住”和“本来自性空”,这些都是佛教术语,尤其是禅宗中的概念。比如,“无来无去”可能指事物的无生无灭,“无住”指不执着于任何事物,“本来自性空”则是指本性空寂,不依赖外在条件。这表明作者可能在表达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修行体会。
综合这些内容,这首诗似乎融合了佛教哲学,尤其是禅宗思想,探讨了无常、无我、空性的概念。作者可能是一位有佛教修行背景的人,或者对佛教思想有深刻理解的文人。考虑到诗句中的“八十年来”可能暗示作者经历了长期的修行或思考过程,最终达到某种觉悟。
另外,诗中的“辨东西”可能指辨别方向或事物的对立面,这在佛教中常用来比喻对世俗现象的洞察。而“如今不要白头公”可能表达了作者不再执着于年龄或世俗身份,转向内心的解脱。
需要确认是否有历史人物与这些诗句相关。例如,六祖惠能是禅宗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强调顿悟和本性空寂。但不确定这首诗是否出自他,或者是否有其他作者。如果用户没有提供作者信息,可能需要推测作者的可能身份,比如唐代或宋代的禅者,或者现代的诗人。
此外,诗的结构和用字较为简洁,符合禅宗诗歌的特点,通常以简练的语言传达深刻的哲理。因此,作者可能是一位禅宗修行者,或者受禅宗影响的诗人,试图通过诗文表达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总结来说,创作背景可能包括作者长期的修行经历,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以及通过诗歌传达内心的顿悟和对世俗的超脱。需要进一步确认作者身份,但基于现有信息,可以推测其与佛教禅宗有关,可能生活在唐代或宋代,或者现代。
这首诗体现了浓厚的禅宗思想,从内容和语言风格来看,作者很可能是一位深谙佛教义理的修行者或文人。创作背景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修行与顿悟**
"八十年来辨东西"暗示作者历经漫长岁月的修行与思考,可能经历了从世俗纷扰到超然物外的转变。"辨东西"可理解为对事物对立面(如善恶、是非、生死)的辨析,暗合佛教"破执"的修行过程。最终"了却本来自性空"则展现了一种对生命本质的领悟——认识到万物本性空寂,不依附于外相。
2.**对世俗观念的超越**
"非长非短非大小"强调事物的中道性,否定二元对立的评判标准,这与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义相通。"还与诸人性相同"则指出这种空性并非高深玄妙,而是众生本具的平等本质,可能源于作者对众生平等的深刻体悟。
"如今不要白头公"透露出作者对年龄和世俗身份的超脱。白头公可能象征着世俗对"老"的执着,而作者通过否定这种执着,表达了放下执念、追求内心自由的境界。这种表达方式符合禅宗"无住"的修行理念。
4.**语言风格与时代背景**
诗中用词简洁明了,无华丽辞藻,符合禅宗诗歌"以简驭繁"的特点。这种风格可能受到唐代禅宗盛行的影响,或是在宋代禅学与理学交融的背景下形成。作者可能通过诗歌传播禅理,或是在特定人生阶段(如晚年)以诗言志。
综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作者长期的佛教修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以及对世俗观念的超越密切相关。作者可能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顿悟,传递禅宗"空性"、"无我"的核心思想,同时展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本文标题:临化示偈_无了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1159.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八十年来辨东西,如今不要白头公。非长非短非大小,还与诸人性相同。无来无去兼无住,了却本来自性空。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