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高士咏 其十五 颜阖_吴筠

世情矜宠誉,效节徼当时。颜阖遵无名,饭牛聊自怡。

逃聘鄙束帛,凿坏欣茅茨。托聘嚣尘表,放浪世莫知。

AI注解:

###逐句翻译

-“世情矜宠誉,效节徼当时。”:世人都看重恩宠和荣誉,为了在当时获取功名而努力表现忠诚。

-“颜阖遵无名,饭牛聊自怡。”:颜阖却遵循着不追求名声的原则,通过喂牛来让自己快乐

-“逃聘鄙束帛,凿坏欣茅茨。”:他逃避聘请,轻视那些作为聘礼的束帛,凿开墙壁(拒绝出仕),为自己能住在茅草屋中而欣喜。

-“托聘嚣尘表,放浪世莫知。”:他远离世俗的聘请,在尘世之外逍遥自在,这种放浪形骸的生活世人却不了解。

###词句鉴赏

-**“矜”和“鄙”**:“矜”体现出世人对宠誉的那种看重、自夸的态度,很形象地描绘出世人追名逐利的心态。“鄙”则突出了颜阖对束帛(代表世俗的聘礼、名利)的鄙视,两个字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颜阖与世俗之人的不同追求。

-**“凿坏欣茅茨”**:“凿坏”这个动作很有画面感,写出颜阖坚决拒绝出仕的行为。“欣茅茨”又表现出他对自己简朴生活(茅草屋)的喜爱,通过这一行为和情感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不慕名利、安于淡泊的形象,这种对生活环境的态度转变(从可能进入仕途的生活到选择茅草屋)很动人,让我们感受到他的那份坚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对比**:整首诗将世人和颜阖进行对比,世人追宠誉,颜阖鄙名利,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颜阖的高洁品质和独特的人生选择,让我们更容易被他那种超脱世俗的情怀所打动,也引发我们对不同人生追求的思考。

AI诗词背景分析:

第一段是:“世情矜宠誉,效节徼当时。颜阖遵无名,饭牛聊自怡。”这里的“世情矜宠誉”可能指的是世俗的看重荣誉和名利,而“效节徼当时”可能表达的是效忠于时势,追求功名。接着提到“颜阖遵无名”,颜阖是一个历史人物,我记得他是春秋时期的贤人,以隐逸著称,比如《庄子》里有提到他,所以这里可能是在引用或化用他的典故,强调不追求名声。然后“饭牛聊自怡”中的“饭牛”可能指的是放牧或耕作,表现出一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第二段是:“逃聘鄙束帛,凿坏欣茅茨。托聘嚣尘表,放浪世莫知。”这里“逃聘鄙束帛”可能是指拒绝接受聘书,鄙视那些用束帛(古代礼物)来表示的名利。“凿坏欣茅茨”中的“凿坏”可能是指破坏或凿开,而“茅茨”是简陋的房屋,可能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托聘嚣尘表”可能是在说托身于尘世之外,或者寻求某种超脱。“放浪世莫知”则是说放纵自己,世人无法理解。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这些诗句可能反映的作者背景。首先,诗中多次提到对世俗名利的鄙视,比如“矜宠誉”、“鄙束帛”,这可能表明作者生活在重视功名利禄的社会环境中,但自己却选择隐逸或超脱。颜阖的典故说明作者可能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或者在表达一种不慕荣禄、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另外,“饭牛”和“凿坏欣茅茨”这些意象可能暗示作者的生活环境较为简朴,可能是在田园或隐居的地方。而“托聘嚣尘表”可能说明作者试图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找内心的宁静。这些都可能指向作者可能是一位隐士,或者对官场生活不满,选择归隐山林。

还要注意诗的结构和押韵,可能属于古体诗,格式较为自由,这可能说明作者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但可能不是严格的格律诗作者。另外,用词上有些文言词汇,如“效节”、“徼当时”、“凿坏”等,显示出作者对古典文化的熟悉,可能是在古代文人中,尤其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

可能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可能生活在动荡或腐败的时代,对现实不满,选择隐居。或者作者本身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受到道家或儒家隐逸思想的影响。另外,诗句中提到的“颜阖”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象征,作者借古人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需要进一步确认是否有其他历史人物或典故被引用,比如“凿坏”可能与“凿坏以遁世”相关,指隐居的行为。而“饭牛”可能指从事农耕或放牧,表现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些都可能说明作者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

综合来看,作者可能是一位古代文人,生活在重视功名的社会,但自己选择隐逸,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生活。可能是在官场失意后归隐,或者本身就是隐士,借古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怀。需要确保分析时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生僻字和复杂词汇,让用户容易理解。

这段诗文通过描绘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隐逸生活的情怀,展现了作者的创作背景。以下为具体分析:

**1.作者身份与思想倾向**

诗句中出现“颜阖”这一典故,颜阖是春秋时期鲁国隐士,以不慕荣禄、淡泊名利著称(《庄子·让王》记载他拒绝国君重金聘请,隐居山林)。这表明作者可能深受道家隐逸思想影响,或借古贤人表达自身追求。同时,“饭牛”“凿坏”等意象(如《楚辞·渔父》中“饭疏食饮水”)暗示作者可能出身寒微,或对官场生活有疏离感,倾向于田园或简朴生活。

**2.社会背景与情感投射**

“世情矜宠誉”“效节徼当时”等句反映作者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世人热衷于追求名誉与权势,而作者却对这种风气感到疏离。这种对比可能源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存在腐败或功利主义倾向,导致他选择远离尘嚣,隐居山林。同时,“逃聘鄙束帛”“托聘嚣尘表”等词句显示作者可能曾有入仕经历,但因对名利的厌弃而主动退隐。

**3.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

“凿坏欣茅茨”“放浪世莫知”等句描绘了作者隐居后的闲适生活:居住简陋茅屋,凿开山石隐居,放浪形骸却无人理解。这可能说明作者生活在远离政治中心的环境中,或因性格孤傲、不愿随俗而选择独处。其精神追求是超脱世俗,回归自然,以清静无为的态度面对人生。

**4.文学风格与时代特征**

诗中用词古雅,多用典故(如颜阖、渔父),但句式简洁,未严格遵循格律,可能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田园诗风。这一时期文人常因政治动荡或理想破灭而归隐,诗文多体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批判,与作者的创作背景相符。

上一篇:九日_崔国辅
下一篇:最后一页

《高士咏 其十五 颜阖_吴筠.doc》

下载
下载:高士咏 其十五 颜阖_吴筠.doc

世情矜宠誉,效节徼当时。颜阖遵无名,饭牛聊自怡。逃聘鄙束帛,凿坏欣茅茨。托聘嚣尘表,放浪世莫知。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