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_李商隐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愿得化为红绶带,许教双凤一时衔。

AI注解:

第二句:“愿得化为红绶带,许教双凤一时衔。”这里红绶带可能象征婚姻,双凤一起衔,可能希望两人团聚。翻译成“真希望变成红绸带,让这对凤凰同时衔住”之类的。

接下来鉴赏部分,要找3-5个亮点。第一句的“著”和“侧”可能用动词传神,表现动态。第二句的“化”和“许”表达愿望,结构对仗。红绶带和双凤是比喻,用具体意象表达情感。需要解释这些手法如何传达情感,比如思乡、遗憾或希望重逢。

还要注意避免专业术语,如果用了“对仗”,就要立刻举例说明。比如“著春衫”和“侧帽檐”结构对称,动词加名词的节奏感。红绶带象征婚姻,双凤象征团聚,用比喻让情感更生动。

检查有没有遗漏的要求,比如翻译要自然,鉴赏要聚焦亮点,分析技巧和情感。确保不涉及作者生平,只讲诗本身。可能用户是学生或爱好者,想轻松理解诗的美。需要语言通俗,例子具体,让读者容易明白。

【逐句翻译】

第一句:新娘子在桥头换上春衫,老友在江边歪戴着帽子

第二句:真希望变成红绸带,让这对凤凰同时衔住

【词句鉴赏】

1."著春衫"三字(亮点)

-动词"著"(穿)+名词"春衫"的组合,像给画面按了快进键,只一瞬就让人看见新娘子换新衣的场景

-比直接说"穿着春衫"更生动,仿佛能听见衣料摩擦的窸窣声

2."侧帽檐"的细节(亮点)

-"侧"字是歪戴帽檐的精准动作,让人想起古代文人醉后歪戴的幞头

-"帽檐"具体到头部装饰,比泛泛说"旧友在江边"更有画面感

3.红绶带的隐喻(亮点)

-红绶带既是古代婚礼的象征物,又是系在凤凰嘴上的纽带

-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表达,比直接说"希望团聚"更有诗意

4.双凤衔绶的对称美(亮点)

-"双凤"对应"一时衔",形成空间上的对称(桥与江边)

-"红绶带"在上下句中反复出现,像一根红线串起全部意象

【动人之处】

-用新娘子换装的场景,侧面表现旧友的思念——当看到新人穿戴整齐时,才会触发对旧时光的怀念

-"化"与"许"两个动词,前半句是自我变形,后半句是主动承诺,形成情感递进

-凤凰本象征吉祥,这里故意用"衔"的动作,暗含被束缚的无奈,比直接抒情更含蓄

【技巧解析】

-拟人化:让凤凰成为情感载体("许教双凤一时衔")

-对仗结构:"著春衫"对"侧帽檐","红绶带"对"双凤衔"

-时空折叠:桥头的新娘与江边的旧友,通过"红绶带"意象形成时空呼应

这首诗就像用丝绸线串起的珍珠:新娘的春衫是第一颗珍珠,旧友的歪帽是第二颗,红绶带是贯穿始终的金线,最后双凤衔绶收束成完整的珍珠项链。每个意象都像精心打磨的珍珠,在诗句间叮咚作响。

AI诗词背景分析: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处于人生转折或情感波动较大之时。从诗中“新人”与“旧主”的表述推测,或许作者经历了感情上的变故,比如与旧相识分离,看到新人的情景引发内心复杂情感。“新人桥上著春衫”描绘出新人的美好场景,而自己面对旧主,心中既有眷恋又有无奈。“愿得化为红绶带,许教双凤一时衔”,表达出渴望美好感情重归或新感情建立的愿望。整体创作背景可能是在一个充满春日气息的场景下,作者触景生情,借景抒发自己在情感方面的纠结与期许。

上一篇:西溪_李商隐
下一篇:最后一页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_李商隐.doc》

下载
下载: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_李商隐.doc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愿得化为红绶带,许教双凤一时衔。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