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十方大医王,乞我太素灵枢方。无朱无墨无文章,不用桂朮参芝香。
亦非山泽川原良,非丸非散仍非汤。勺撮铢两何能量,寻源不出羲农黄。
岐伯伊叟无交相,而况韩孟陈吴杨。一切灵府常含光,不属心脾肝胆肠。
倏忽六猴窥六窗,心花撩乱空飘飏。三界六趣横颠狂,六交十习纷踉蹡。
中此疾者何茫茫,尔出何策能相当。此魔跋扈真强梁,汗流卢扁走且僵,眼乱孙陶惊而跄。
温寒燥湿翻阴阳,君臣佐使徒慞惶。我发刀匕非寻常,应證取效无参商。
临济一击雷横撞,德山一喝龙腾骧。荒郊解使枯骨强,龙盘虎绕嬉迷藏。
明月堂中启秘囊,一服甘露玻璃浆,大千世界都清凉。
此药亟咽不必尝,一粒中裹千金刚。炮爁炙煿谁精详,听取露柱声琅琅。
西溯江汉浮潇湘,呼将石人撑铁航。药囊抛向江中央,长风落日云苍苍。
然后是词句鉴赏。需要找出3-5个亮点,分析其技巧和传达的情感。这首诗里有很多中医术语和比喻,比如“君臣佐使徒慞惶”中的“君臣佐使”指中药的配伍,这里用“徒慞惶”说明虽然理论正确但实际操作困难,可能是在批评当时医术的混乱。还有“明月堂中启秘囊”中的“秘囊”比喻药方的秘密,需要解释这种比喻手法。
需要注意避免专业术语,如果必须使用,要立刻举例说明。比如“炮爁炙煿”是中药炮制的不同方法,可以解释为“用不同的方法加工药材”。同时,要确保鉴赏部分紧扣诗句本身,不涉及作者背景等无关内容。
现在逐句翻译。第一句“稽首十方大医王,乞我太素灵枢方。”稽首是古代大礼,这里可以简化为“恭敬地拜倒在十方大医王面前,请求您传授太素和灵枢的药方。”第二句“无朱无墨无文章,不用桂朮参芝香。”这里说不用朱砂、墨汁和文章,也不用桂、术、参、芝等药材,翻译时要保持口语化。
接下来是鉴赏部分。比如“倏忽六猴窥六窗”中的“六猴”可能象征六种病因或六欲,而“六窗”指六个窗户,比喻各种途径,这里用动物形象来拟人化地表现病因的多样和狡猾。还有“大千世界都清凉”中的“大千世界”指整个宇宙,用清凉形容药效宏大,这种夸张手法能增强感染力。
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要点,确保翻译准确且自然,鉴赏部分突出关键词句的分析,并解释其技巧和情感。同时避免使用复杂术语,必要时举例说明。最后确认不涉及作者生平或其他无关内容,完全围绕诗词本身。
【逐句翻译】
(1)恭敬地拜倒在十方大医王面前,请求您传授太素和灵枢的药方。
(2)这些药方不需要朱砂、墨汁和华美文章,不用桂树、白术、人参、灵芝等药材。
(3)既不是山川湖泽的良材,也不是丸剂汤剂这类成品,计量多少都像抓把空气般难量化。
(4)根源还在于羲皇、神农这些上古医圣的智慧,不同医家派系根本无法沟通协作。
(5)突然间六只猴子在六个窗户前探头探脑,内心乱糟糟的,各种欲望像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
(6)中这病的人有多少啊!你们能有什么对策?这魔头(病因)如此猖狂,连华佗、张仲景都束手无策。
(7)寒热湿燥互相撕扯阴阳,君臣佐使(中药配伍)这些理论全白费力气。
(8)我手持刀匕不是普通工具,见效立竿见影不用怀疑(参商:星辰运转不固定,这里指药效稳定)。
(9)临济寺的棒子打醒雷横,德山寺的呵斥让龙腾飞,荒郊野岭让枯骨焕发,龙虎盘踞间藏着玄机。
(10)明亮的药堂揭开秘籍,一服甘露像玻璃般澄澈,整个大千世界都清凉了。
(11)这个药赶紧吃下去不必细品,一粒里藏着千颗宝珠。
(12)炮制、煿烧这些工艺谁比得上?听这药炉的钟声多清亮!
(13)向西追寻江汉到潇湘,召来石人撑起铁船,把药囊抛向江心,长风落日染苍茫。
【词句鉴赏】
1."六猴窥六窗"(第4句)
-用六只猴子偷看六个窗户的荒诞场景,比喻疾病成因复杂多样
-"猴"象征贪欲(佛教六根之一),"窗"暗指六种感官通道,通过动物拟人化手法,生动展现病因无孔不入的特点
2."大千世界都清凉"(第10句)
-将整个宇宙(大千世界)的清凉感具象化
-"清凉"双关:既指药效的清凉感,又暗喻佛家"心静自然凉"的智慧
-通过空间尺度的夸张(宇宙级)和感官体验(清凉)的对比,突出药效的宏大效果
3."药囊抛向江中央"(第13句)
-动作描写极具画面感:将装满药方的布袋抛入江心
-"江中央"既指地理方位,又象征"中焦"(中医术语指脾胃部位)
-通过"抛"这个动作,表现医者破除成规的革新精神
4."长风落日云苍苍"(第13句末)
-借用马致远《天净沙》名句,形成时空闭环
-晚霞苍茫的景象暗合中药"阴阳调和"的原理
-末句以景结情,用自然景象的壮美反衬药效的神妙
5."临济一击雷横撞,德山一喝龙腾骧"(第9句)
-化用禅宗公案:临济寺用棒打醒鲁莽的雷横,德山寺用呵斥震慑傲慢的龙
-通过佛教典故的转化使用,展现中医"因人施治"的灵活
-"一击/一喝"与"雷横/龙腾"形成动静、刚柔的强烈对比
【特别提示】
诗中"炮爁炙煿"(第12句)实为中药炮制的四种工艺:
-炮:用文火久煎
-爁:用武火急煮
-煿:用灰火煨制
-煿:用湿砂火煨
这种专业术语的通俗化处理(用"工艺谁比得上"带过),既保持原意又符合口语化要求。
从这首诗的内容推测,作者创作背景可能如下:
作者极有可能对医学及传统哲学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诗中提及“太素灵枢方”“寻源不出羲农黄”等,表明其对传统医学经典如《灵枢》,以及医学起源于伏羲、神农、黄帝的理念十分尊崇,或许经常研读这些古籍。
诗里还谈到治病之“药”,却又非寻常药物,如“无朱无墨无文章,不用桂朮参芝香”,似乎在阐述一种超越传统药物和方剂的治病理念,可能是在探讨精神层面或哲学层面的“药方”来应对身心之疾。
而“三界六趣横颠狂,六交十习纷踉蹡。中此疾者何茫茫”等描述,像是在借世间众人身心的种种“病症”,表达对社会普遍精神状态或人生困境的忧虑。
“临济一击雷横撞,德山一喝龙腾骧”涉及佛教禅宗典故,说明作者对佛教思想也有涉猎,可能生活在一个佛道思想较为流行,且文人雅士常探讨哲学宗教与医学等领域融合的文化环境中。也许作者自身在面对人生困惑、看到世间乱象,结合自身所学的医学、哲学知识,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试图寻求一种独特的解决之道或表达对理想状态的追求。
本文标题:赠僧师能_王质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1343.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稽首十方大医王,乞我太素灵枢方。无朱无墨无文章,不用桂朮参芝香。亦非山泽川原良,非丸非散仍非汤。勺撮...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