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杀白马,白日祭苍苍。号变旗幡乱,鼙乾草木黄。
朔云含冻雨,枯骨放妖光。故国今何处,参差近鬼方。
###译文
中军将领宰杀白马,在白昼祭祀上苍。军中号令突变,旗幡纷乱,战鼓敲响,周围草木枯黄。北方的云朵含着冰冷的雨,枯骨散发着妖异的光芒。故乡如今在哪里呢?那地方高低错落,接近那荒远的鬼方。
###鉴赏
这首诗营造出了一种极为阴森、惨烈的战争氛围。开篇“中军杀白马,白日祭苍苍”,通过“杀白马”这一具有特定仪式感的举动,展现出战争的严肃与残酷,在白日祭祀上苍,似是在祈求战争的胜利,又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号变旗幡乱,鼙乾草木黄”,“号变”与“旗幡乱”描绘出战场上指挥混乱、局势动荡的场景,“鼙乾”即战鼓敲响,鼓声中草木枯黄,进一步渲染出战争的肃杀之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朔云含冻雨,枯骨放妖光”,北方的阴云裹挟着冻雨,营造出寒冷、压抑的氛围。“枯骨放妖光”一句更是将战争的残酷推向极致,战死士兵的枯骨散发妖光,既体现出战争的惨烈,又带有一种奇幻、恐怖的色彩,暗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痛和灾难。
最后“故国今何处,参差近鬼方”,诗人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鬼方”在古代是指荒远之地,诗人不知故乡所在,且感觉它接近鬼方,表达出一种迷茫、孤寂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这种思乡之情更显深沉。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和氛围的渲染,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中军杀白马,白日祭苍苍。号变旗幡乱,鼙乾草木黄。
朔云含冻雨,枯骨放妖光。故国今何处,参差近鬼方。
这些诗句看起来像是古诗的一部分,可能是描述战争或战场场景。我需要基于这些内容,想象或查找背景。
步骤1:理解诗句内容。
-第一句:"中军杀白马,白日祭苍苍。"中军杀白马,可能是军事行动中的仪式;白日祭苍苍,可能指在白天祭祀苍天或某种仪式。
-"号变旗幡乱,鼙乾草木黄。"声音变化,旗帜混乱;鼙鼓声震动,草木发黄,可能指战争混乱、环境变化。
-第二句:"朔云含冻雨,枯骨放妖光。"北风中的云带着冻雨,枯骨放出妖异的光,暗示死亡、战争遗留。
-"故国今何处,参差近鬼方。"故国现在在哪里?参差近鬼方,可能指故乡已远,接近鬼域,表达思乡或亡国之痛。
这似乎描述了一个战争场景,可能与历史事件相关,如古代战争、边塞诗。
步骤2:查找或想象背景。
-我需要基于诗词内容,查找或想象背景。指令说“查找或者想象”,所以我可以基于常识或历史知识想象。
-可能的背景:这类似于唐代边塞诗,如李白、杜甫的作品,描述战争、边疆生活。
-想象一个场景:可能是唐军或类似军队在边疆作战,进行祭祀仪式,战争残酷,尸体遍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步骤3: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
-要求是只返回背景文本,不要任何解释。所以我需要写一段描述背景的文本。
-背景文本应该简洁,直接描述场景。
步骤4:构建背景文本。
-基于诗句,想象一个战争背景。
-地点:边疆战场,如长城、塞外。
-事件:军队在进行祭祀或战斗仪式,战争残酷。
-情感:悲凉、亡国之痛。
例如:背景文本:"在边疆的战场上,军队杀白马祭祀天地,旗帜混乱,鼓声震天,草木被血染黄。北风呼啸,冻雨如注,战场上散落着无数枯骨,散发着妖异的光芒。诗人感叹故国已远,故乡不知在何处,仿佛已接近鬼域。"
但指令是仅返回背景文本,不要解释。所以要确保文本是描述性的,不添加额外信息。
步骤5:确保文本是基于诗词的。
-不能添加真实历史事件,除非是想象的。
-既然是想象,我可以基于常见主题。
最终输出:只返回一段文本,描述背景。
在边疆的荒漠战场上,军队杀白马作为祭品,向苍天祈求庇佑,白日的天空显得格外肃穆。旗帜号角声乱起乱落,鼙鼓震动,草木仿佛被血染成黄色。北风中夹杂着冻雨,战场上散落的枯骨发出诡异的光芒,诗人遥望故国已不知何处,感受到自己正接近那荒凉的鬼方之地。
本文标题:古塞上曲七首 其二_贯休
本文链接:http://www.guwenshu.com/p/20250711/157721.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中军杀白马,白日祭苍苍。号变旗幡乱,鼙乾草木黄。朔云含冻雨,枯骨放妖光。故国今何处,参差近鬼方。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