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送归中丞使新罗(一本题下有册立吊祭四字)_耿湋

远国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
云水连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
望里行还暮,波中岁又春。昏明看日御,灵怪问舟人。
城邑分华夏,衣裳拟缙绅。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

AI注解:

###译文

遥远的国度也通达了王朝的教化,儒林之中选出了合适的使臣。六位君子的事迹被载入史册,他们不远万里奉持着皇帝的诏令。云水之间,他们独自乘船前行,皇帝的恩宠都集于他们一身。那悠悠前行的使者之节远去,海上新出现了缥缈的蜃楼。远望中行程已至傍晚,波涛里岁月又过了一春。他们看着太阳的运行分辨昼夜,向舟人询问水中的灵怪之事。所到城邑划分出华夏与异域,使臣们的穿着如同缙绅。希望他们日后完成礼仪使命,归来的路上不要迷失了渡口。

###鉴赏

这首诗围绕朝廷使臣出使远国展开。开篇点明出使背景和使臣身份,“远国通王化”体现王朝影响力的拓展,“儒林得使臣”强调使臣选拔自儒林,具备文化素养。“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表明此次出使意义重大,将被载入史册,且使臣身负皇帝重要使命。

中间部分描绘旅途情景,“云水连孤棹”营造出孤寂又广阔的氛围,凸显出使路途的遥远和艰辛。“恩私在一身”体现使臣受皇帝恩宠。“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画面感十足,龙节悠悠远去,蜃楼缥缈新奇,增添了旅途的神秘色彩。“望里行还暮,波中岁又春”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出使时间之长。“昏明看日御,灵怪问舟人”则细致刻画使臣在旅途中的生活状态,对自然现象和神秘事物的关注。

结尾部分“城邑分华夏,衣裳拟缙绅”描绘出到达目的地后,城邑的地域划分和使臣的仪表形象。最后“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表达了对使臣顺利完成使命并安全归来的祝愿,情感真挚。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开阔,既展现了出使的庄重与使命,又融入了旅途的艰辛、神秘等元素,是一首颇具特色的送别出使诗。

AI诗词背景分析:

提供的原始文章是这首诗词:

远国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

云水连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

望里行还暮,波中岁又春。昏明看日御,灵怪问舟人。

城邑分华夏,衣裳拟缙绅。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

我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内容,推断或想象其创作背景。背景应该包括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元素。

诗词内容分析:

-"远国通王化,儒林得使臣。":远国通达王化,儒林得到使臣。可能指中国文化的传播或外交使臣。

-"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六位君主的事迹被记录在典册中,万里奉行丝纶(可能指朝廷的诏令或文化使命)。

-"云水连孤棹,恩私在一身。":云水连接孤舟,恩情私谊在一身。可能指使臣孤身远行。

-"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悠悠的龙节(可能指使臣的节旄或象征)离去,渺渺的蜃楼(海市蜃楼)出现,暗示旅途中的奇幻。

-"望里行还暮,波中岁又春。":望向远方,行路还暮(天晚),波中岁月又换(时间流逝)。

-"昏明看日御,灵怪问舟人。":昏暗明亮间看太阳御驾,询问灵怪于舟人。可能指旅途中的自然奇观或神话元素。

-"城邑分华夏,衣裳拟缙绅。":城邑分隔华夏与夷狄,衣着模仿缙绅(官员服饰)。可能指文化交流或边疆景象。

-"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他日礼命完成,归路不要迷津。指完成使命后归去。

从内容看,这似乎是一首描写使臣出使外国的诗词,涉及文化交流、旅途艰险、时间流逝等元素。可能是在唐代或更早的中国,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有频繁的外交往来,如遣唐使。

背景想象:

-时代:可能是在唐朝,因为唐朝是中国文化鼎盛时期,经常有使臣出使日本、朝鲜等国。

-事件:使臣奉命出使外国,传播中国文化,处理外交事务。

-地点:从"远国"、"云水"、"龙节"等词,可能指海上或陆上丝绸之路的旅程。

-人物:诗人可能是使臣本人或与使臣相关的人。

要求是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不要包含任何解释。所以,我需要写一段描述背景的文本,但不能添加解释。

背景文本应该简洁,直接描述场景。

例如:"唐朝时期,一位中国使臣被派遣到遥远的国家,传播王化和文化。他历经万里旅途,面对自然奇观和未知的灵怪,最终完成使命返回。"

但指令说"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所以我应该避免任何叙述性语言,只陈述事实。

指令说"查找或者想象下创作诗词的背景",所以我可以基于诗词内容想象,但要仅返回背景文本。

最终输出应该只包含背景描述,没有其他。

结构化背景:

-时间:古代中国,可能唐朝。

-地点:远国(外国),可能指海上或陆上旅程。

-事件:使臣出使。

-人物:使臣,可能包括诗人自己。

文本内容:"在唐朝的某个时期,一位儒家学者被任命为外交使臣,出使远国,传播中国文化,并记录下旅途中的见闻和感悟。"

但要确保不添加解释。

或许:"使臣奉命出使外国,途经万里,经历各种自然景观和文化差异,最终完成使命。"

需要更具体。

基于诗词:"远国通王化",可能指中国文化的教化传播。

"儒林得使臣",儒林指文人学士,得使臣可能指被选为使臣。

整体感觉是描述一次出使经历。

背景文本:"一位中国使臣被派遣到遥远的国家,执行外交使命,传播王化和文化。他在途中面对广阔的云水、孤舟、龙节和蜃楼般的奇观,记录下对日月和灵怪的观察,最终返回故土。"

但要简洁。

指令是"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所以或许写成一段连贯的文本。

最终决定:写一个简短的背景描述。

一位中国使臣在唐朝时期被任命,出使远国,传播王化和文化,历经万里旅途,面对云水孤棹、龙节蜃楼等自然奇观,经历时间流逝和文化交融,最终完成使命返回故土。

上一篇:惜花_张籍
下一篇:最后一页

《送归中丞使新罗(一本题下有册立吊祭四字)_耿湋.doc》

下载
下载:送归中丞使新罗(一本题下有册立吊祭四字)_耿湋.doc

远国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云水连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望里...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