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扬州送人_刘绮庄

桂楫木兰舟,枫江竹箭流。故人从此去,望远不胜愁。
落日低帆影,归风引棹讴。思君折杨柳,泪尽武昌楼。

AI注解:

###译文

桂木船桨木兰舟,在枫叶泛红的江上如竹箭般疾流。老朋友从此离去,我极目远望,心中满是哀愁。

落日低垂,映照着船帆的影子,归风送来划船人的歌声。思念着你,我折下杨柳,在武昌楼上泪水流尽。

###鉴赏

此诗开篇以“桂楫木兰舟,枫江竹箭流”描绘友人出行的舟船华美,且行舟如飞,渲染出一种动态的离别场景。“故人从此去,望远不胜愁”则直接点明送别友人后的惆怅之情,简单直白却真挚深沉。“落日低帆影,归风引棹讴”通过描写落日下帆影低垂、归风传来船歌的景象,以景衬情,将离别的孤寂之感进一步加深。最后“思君折杨柳,泪尽武昌楼”,运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结合在武昌楼上泪尽的描写,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推至顶点,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自然流畅,生动地展现了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与别后的思念。

AI诗词背景分析:

原始文章是诗词:

桂楫木兰舟,枫江竹箭流。故人从此去,望远不胜愁。
落日低帆影,归风引棹讴。思君折杨柳,泪尽武昌楼。

我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内容,然后基于内容查找或想象背景。背景应该包括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

诗词内容翻译成英文大致是:

-桂木的船桨,木兰舟,枫江上竹箭般流动。

-故人从此去,望远不胜愁。(故人从此离去,望远不胜愁)

-落日低帆影,归风引棹讴。(落日低垂帆影,归风引动棹歌)

-思君折杨柳,泪尽武昌楼。(思念你折杨柳,泪尽在武昌楼)

这是一首送别诗,主题是离别和思念。地点提到“武昌楼”,可能指武汉的某个地方,武昌是武汉的旧称。

背景想象:

-事件:可能是送别友人。

-地点:基于诗词,提到“枫江”、“武昌楼”,可能在江边或武昌附近。

-时间:古代中国,可能是秋天或冬季,因为有“落日”和“归风”,暗示离别时刻。

-人物:诗人和故人(朋友)。

用户说“查找或者想象”,所以我需要基于诗词内容,如果是真实诗词,我可以查找背景;否则,想象一个合理的背景。

这首诗词看起来像是古体诗,可能是唐诗或宋诗风格。我回想一下,似乎不是标准的著名诗词,所以我可能需要想象背景。

要求是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不要包含任何解释。所以,我不能说“背景是...”,我需要直接给出背景文本。

背景文本应该描述背景,比如:“在唐代的一个秋日,诗人送别友人于武昌江边。”

但要确保是基于内容。

内容关键词:桂楫木兰舟(可能是用桂木和木兰做的船),枫江(枫叶的江),竹箭流(竹箭般流动,可能指水流),故人从此去(故人离去),望远不胜愁(望远生愁),落日低帆影(落日低垂帆影),归风引棹讴(归风引动棹歌),思君折杨柳(思念你折杨柳),泪尽武昌楼(泪尽在武昌楼)。

背景:送别场景,在江边,可能是在武汉或类似地方。

想象背景:

-时间:古代中国,秋天。

-地点:武昌附近的江边。

-事件:诗人送别友人。

-情感:离别、思念、悲伤。

背景文本:例如,“在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站在武昌楼前,目送友人乘船离去,江面上落日低垂,风起时传来归棹的歌声,诗人思念故人,折下杨柳,泪流满面。”

但要简洁,仅返回背景文本。

指令说“查找或者想象”,所以我可以基于常识想象。

最终输出:仅背景文本,不要解释。

所以,我需要写一段描述背景的文本。

在秋日的黄昏,诗人与友人相别于武昌江畔,故人乘舟离去,诗人心生离愁,望着远方江流,泪眼婆娑地折柳送别。

《扬州送人_刘绮庄.doc》

下载
下载:扬州送人_刘绮庄.doc

桂楫木兰舟,枫江竹箭流。故人从此去,望远不胜愁。落日低帆影,归风引棹讴。思君折杨柳,泪尽武昌楼。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