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调为野吟,徐徐下云磴。因知负樵乐,不减援琴兴。
出林方自转,隔水犹相应。但取天壤情,何求郢人称。
###译文
纵情地吟诵着山野之诗,缓缓走下那高峻的石阶。由此领悟到背负柴薪的乐趣,并不比操琴弹奏的兴致差。走出树林才开始转身回望,隔着河水还彼此呼应。只求拥有天地间的真情意,何必寻求郢都中善于歌唱的人来称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悠然漫步于山林间的情景与心境。开篇展现诗人随性吟诗、缓下石阶的闲适状态。诗人从樵夫的生活中感受到别样的乐趣,认为其不逊于高雅的琴艺之兴,体现出对平凡质朴生活情趣的认可。“出林方自转,隔水犹相应”细腻地刻画了人与自然互动的场景,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结尾“但取天壤情,何求郢人称”则点明主旨,表达诗人追求自然本真之情,不汲汲于他人赞赏的超脱情怀,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之趣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纵调为野吟,徐徐下云磴。因知负樵乐,不减援琴兴。
出林方自转,隔水犹相应。但取天壤情,何求郢人称。
这看起来是古诗词的片段,可能是五言诗或类似形式。我需要基于这个内容,想象或查找背景。
步骤1:理解诗词内容。
-"纵调为野吟,徐徐下云磴。":纵调,可能指自由的调子;野吟,野外的吟咏;徐徐,慢慢;云磴,云雾缭绕的山路。
-"因知负樵乐,不减援琴兴。":负樵乐,背柴火的乐趣;援琴兴,弹琴的兴致。
-"出林方自转,隔水犹相应。":出林,走出树林;自转,自己转动或变化;隔水,隔着水;相应,呼应。
-"但取天壤情,何求郢人称。":天壤情,天地间的情怀;郢人称,可能指郢人运斤的典故,意思是追求完美或别人的认可。
整体感觉是描写一种自然、闲适、超脱的生活情趣,强调内在的情感而非外在的赞誉。
步骤2:查找或想象背景。
-由于这是给定的诗词,我可能需要想象背景,因为指令说“查找或者想象”。我没有具体的作者或时代信息,所以应该基于内容想象。
-可能的主题:诗词涉及野趣、音乐、自然景观,可能出自隐士、诗人或山水诗人之手,比如陶渊明、李白等中国古典诗人。
-背景想象:可能是在一个山林间,诗人漫步、吟诗、弹琴,享受大自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要求: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不要解释。
步骤3:构建背景文本。
-背景应该描述创作时的情境: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等。
-文本内容要简洁,只描述背景。
-例如:"在一个宁静的山林中,诗人漫步于云雾缭绕的山道,边走边吟,享受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乐趣。"
但要确保是基于诗词内容,不要添加额外信息。
更精确地:
-诗词描述了野吟、下山、樵乐、琴兴、出林、隔水呼应、天壤情、不求称颂。
-背景:可能是一个隐士或诗人隐居山林,追求自然生活。
-文本:想象一个场景:诗人独自或与友人,在山间行走,弹琴,感受自然,拒绝世俗的赞誉。
步骤4:仅返回文本内容。
-结束时,只输出背景文本,没有其他。
最终输出:一段文本描述背景。
在一个山林幽深处,诗人徐徐下行于云雾缭绕的山磴,边吟边走,体验着樵夫般的乐趣与琴兴,出林自转,隔水呼应,沉浸在天地间的真情实感中,不求外界的赞誉。
本文标题:樵人十咏。樵歌_陆龟蒙
本文链接:http://www.guwenshu.com/p/20250711/157917.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纵调为野吟,徐徐下云磴。因知负樵乐,不减援琴兴。出林方自转,隔水犹相应。但取天壤情,何求郢人称。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