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诗三百三首 其四十八_寒山

竟日常如醉,流年不暂停。埋著蓬蒿下,晓月何冥冥。

骨肉消散尽,魂魄几凋零。遮莫咬铁口,无因读老经。

AI注解:

###译文

整天都如同醉酒一般,时光不停地流逝。被埋葬在蓬蒿之下,清晨的月亮多么昏暗。

亲人都已离散消逝,魂魄也几乎凋零。就算是铁齿铜牙之人,也没有机会再诵读古老的经典。

###鉴赏

此诗充满了深沉的哀伤与对时光、命运的无奈感慨。开篇以“竟日常如醉,流年不暂停”写尽时光匆匆、自己浑噩度日之态,奠定了悲伤基调。“埋著蓬蒿下,晓月何冥冥”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且带有死亡气息的氛围。“骨肉消散尽,魂魄几凋零”直白地诉说亲人离散、自身精神萎靡的惨状,情感沉痛。最后“遮莫咬铁口,无因读老经”进一步强化了命运的无力感,即便有能力有想法,却已失去机会,整首诗情感真挚,将人生的沧桑与悲凉展现得淋漓尽致。

AI诗词背景分析:

诗的开头两句“竟日常如醉,流年不暂停”描述了时间流逝和生活的恍惚感,可能暗示诗人处于某种沉醉或逃避现实的状态。接下来的“埋著蓬蒿下,晓月何冥冥”提到了蓬蒿和晓月,可能指代墓地或荒凉的地方,带有哀思和孤独的情感。

然后,“骨肉消散尽,魂魄几凋零”明显是关于亲人离世、生者哀悼的内容,可能是在祭奠亡者,或者回忆过去。接下来的“遮莫咬铁口,无因读老经”中的“咬铁口”可能是指坚守某种信念或誓言,而“读老经”可能指宗教或哲学经典,但这里无法实践,表达了一种无奈或绝望。

综合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夜,诗人在荒凉的环境中,面对亡故亲人的墓地,回忆往昔,感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内心充满哀伤和无奈。背景可能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月光下,诗人独自一人,可能在祭奠亡者,或者在墓地附近徘徊,思绪万千。

需要确保背景描述不包含任何解释,只描述场景、时间地点和氛围。可能的时间是秋夜,地点是墓地或荒野,氛围是孤寂、哀伤。还要注意不要提及诗人身份或具体事件,只描绘环境和情感氛围。

秋夜孤灯下,纸灰飘散如蝶。案头香炉冷烟未绝,窗外骤雨敲打着破旧的窗棂。老妪佝偻着身子,将最后一捧新土填进祖坟的裂缝,泥土里混着陈年血泪。她数着被雨水打湿的纸钱,忽然想起去年此时,父亲说过要读《道德经》给亡人诵念的话。可如今诵经的力气没有了,只剩风穿过空坟的呜咽声,山谷里来回咬啮着生锈的铁器。

上一篇:赠村公_尚颜
下一篇:最后一页

《诗三百三首 其四十八_寒山.doc》

下载
下载:诗三百三首 其四十八_寒山.doc

竟日常如醉,流年不暂停。埋著蓬蒿下,晓月何冥冥。骨肉消散尽,魂魄几凋零。遮莫咬铁口,无因读老经。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