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灯照寂寥,此夕正迢迢。丹桂得已晚,故山归尚遥。
虫声移暗壁,月色动寒条。此去如真隐,期君试一瓢。
###译文
微弱的灯光照着寂寞的人,这个夜晚显得格外漫长。
折取丹桂已经晚了,回归故乡的路途还很遥远。
秋虫的声音从黑暗的墙壁边传来,清冷的月光在寒枝间晃动。
如果此次离去真能归隐,期待你也来尝试这淡泊的生活。
###鉴赏
此诗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首联以微灯、寂寥、迢迢之夕奠定基调。颔联借丹桂晚得、故山路遥,抒发怀乡与求仕不得之怅惘。颈联通过虫声、暗壁、月色、寒条等意象,细腻刻画环境的清幽与凄寒。尾联表达若真能归隐,期望友人同享的心意,在孤寂中含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沉。
接下来,“丹桂得已晚”中的丹桂通常在秋季开放,可能暗示季节是秋天,同时“得已晚”可能表示作者对某件事或某个时节的遗憾,或者收获太迟。然后“故山归尚遥”表明作者可能在异乡,想回家却路途遥远,表达了思乡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虫声移暗壁,月色动寒条”描绘了秋夜的景象,虫鸣声在黑暗的墙壁间传来,月光下的树枝显得寒冷,进一步烘托出孤独和寂寥的氛围。最后两句“此去如真隐,期君试一瓢”可能是在隐喻,表达隐居或归隐的愿望,同时希望友人来探访,共饮一杯,显示出对友人的期待和亲近。
根据这些线索,背景可能是在秋夜,作者独自在异乡或客居之地,思念家乡或友人,同时可能有归隐的念头。需要确定作者是谁,但用户没有提供作者信息,所以只能基于诗的内容推测。可能是一位在秋天客居他乡的文人,思念家乡和友人,同时表达归隐的愿望。
需要确保背景描述符合诗句中的意象,如秋夜、微灯、丹桂、虫声、月色等,这些都是秋天的典型元素。同时,要突出孤独、思乡和期待友人的情感。不需要加入任何解释或额外信息,只需描述背景。
秋夜客居,独对微灯,思绪萦绕于寂寥庭院。时值中秋前后,丹桂香气渐散,而归家之路仍遥不可及。窗外虫鸣暗移,月光洒落寒枝,恍若光阴凝滞。诗人心绪难平,借隐逸之语寄托对故山旧友的思念,暗含邀约共饮之意,却不知对方是否能如约而来。
本文标题:秋夕与王处士话别_崔涂
本文链接:http://www.guwenshu.com/p/20250711/157994.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微灯照寂寥,此夕正迢迢。丹桂得已晚,故山归尚遥。虫声移暗壁,月色动寒条。此去如真隐,期君试一瓢。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