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常共擢,茅茨冀同荐。一命何阻修,载驰各川县。
壮图悲岁月,明代耻贫贱。回首无津梁,只令二毛变。
###译文
我们曾期望像桂枝一样一同被选拔,也盼望着能一起以微薄之力被进献。然而命运为何如此曲折艰难,我们各自驱马奔赴不同的川县任职。
宏大的抱负在岁月流逝中令人悲叹,身处圣明时代却以贫贱为耻。回首过往却没有可以渡越的桥梁,只能让头发变白老去。
###鉴赏
此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曾有共同的理想与期待,渴望一同被重用,施展才华。但现实中仕途不顺,各自分散于各地任职。诗人感慨岁月无情,壮志难酬,在圣明时代却无法摆脱贫贱的境遇,回首往昔,深感无奈,年华在这种失落中渐渐老去,流露出一种壮志未酬的悲叹与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之情。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这首诗的作者和时代。诗中提到“明代”,可能指的是明朝,但需要确认是否作者确实生活在明朝,或者是否用典。另外,“二毛变”可能指头发花白,象征年老。整体情感是悲愤和无奈,可能作者经历了仕途挫折,或者朋友离散。
然后,我需要查找是否有已知的诗人创作此诗。如果不知道作者,可能需要推测背景。诗中提到“茅茨”可能指简陋的居所,暗示生活贫困或隐居。而“载驰各川县”可能指在各地为官,奔波劳碌。结合这些元素,背景可能是一个官员或士人在仕途中的感慨,朋友或同僚各自发展,但壮志未酬,岁月流逝,感到无奈和悲凉。
还要注意诗中的用词,比如“悲岁月”、“耻贫贱”、“二毛变”都是典型的古典诗歌表达,常见于唐宋诗词中,但这里提到“明代”,可能作者是明代人,或者引用历史典故。如果是明代,可能作者经历了明初的政治变动,或者个人遭遇贬谪、流放,导致仕途受阻。
另外,诗中“回首无津梁”可能指回顾过去没有出路,暗示作者在仕途中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这可能与科举成功后未能达到预期的成就有关,或者经历了官场的挫折,导致理想破灭。
综合这些分析,背景应该是作者在仕途中遭遇阻碍,与友人离散,各自奔走,但壮志未酬,岁月流逝,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悲愤。可能发生在明代,作者经历了政治动荡或个人仕途的失败,导致内心的失落和感慨。
桂枝常共擢,茅茨冀同荐。一命何阻修,载驰各川县。
壮图悲岁月,明代耻贫贱。回首无津梁,只令二毛变。
**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明代中期,作者身处仕途或官场,感慨自身与友人各自奔波,壮志未酬而岁月蹉跎。诗中“茅茨”“贫贱”暗示生活困顿,“二毛变”则流露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背景或涉及科举失意、官场沉浮,或暗含对时局的愤懑,最终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发出深沉叹息。
本文标题:答邹象先_萧颖士
本文链接:http://www.guwenshu.com/p/20250711/158007.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桂枝常共擢,茅茨冀同荐。一命何阻修,载驰各川县。壮图悲岁月,明代耻贫贱。回首无津梁,只令二毛变。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