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公署如山舍,只向阶前便采薇。惊燕拂帘闲睡觉,
落花沾砚会餐归。壁看旧记官多达,榜挂明文吏莫违。
自说小池栽苇后,雨凉频见鹭鹚飞。
**《县斋》(唐·薛能)**
诗人公署像山舍,只在阶前采野菜。惊飞的燕子拂帘,闲适地睡醒。落花沾砚,会餐归来。看壁上旧记,官多升迁。榜挂明文,吏不敢违。自从小池栽苇后,雨凉时常见鹭鹚飞。
此诗描绘县斋生活,首联写公署环境如山林,有采野菜之闲适。颔联通过惊燕、落花等细节,展现生活的宁静与惬意。颈联写壁上旧记和榜文,暗示官场情况。尾联写小池栽苇后鹭鹚频飞,增添自然生机。整体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又带点官场气息的氛围。
接下来,用户希望我根据诗词内容来查找或想象创作背景。由于没有明确的出处,可能需要假设这是用户自己创作的,或者来自某个不常见的诗作。如果是用户自己写的,那么背景可能需要基于诗中的意象和主题来推断。比如,诗中提到“山舍”、“采薇”、“惊燕”、“落花”、“砚”、“小池”、“鹭鹚”等元素,这些都带有自然和隐逸的意味。
“采薇”通常与隐居生活相关,比如《诗经》中的“采薇”诗,所以可能诗人是在描绘隐居的场景。而“惊燕拂帘”可能暗示有燕子飞过帘子,惊醒诗人,或者诗人被燕子惊扰,随后入睡。这可能发生在春天,因为有落花,所以季节可能是春季。
“落花沾砚”可能指的是落花飘到砚台,影响书写,或者诗人因落花而有所感,联想到用餐后归去。这里可能有文人墨客在书房中写作的情景,周围环境宁静,有自然景色。后两句提到“旧记官多”和“明文吏莫违”,可能涉及官场或行政事务,但又与前面的隐逸意象形成对比,可能诗人有仕途经历,但后来归隐。
最后两句“小池栽苇”和“鹭鹚飞”描绘了一个小池塘,种有苇草,雨后常有鹭鹚飞过,这可能是一个宁静的田园或隐居环境。综合来看,这首诗可能描绘的是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场景,结合自然景色和日常活动,可能是在春季的某个清晨或午后,诗人独处山舍,观察自然,回忆过去的官场经历,但如今选择隐逸。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可能希望得到一个具体的背景,但如果没有出处,只能根据现有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因此,我需要确保背景描述不涉及任何解释,只陈述可能的场景和元素。比如,可能是在山中的居所,春天早晨,诗人与自然为伴,回忆过去,现在享受隐居生活,周围有池塘、燕子、落花等意象。
最后,检查是否符合用户要求:仅返回背景文本,不包含其他信息。确保没有使用任何解释性的语言,只描述场景和元素。可能的背景是:诗人隐居山中,春日清晨,独坐阶前采薇,燕子惊扰后又归眠,落花沾湿砚台,回忆官场旧事,如今在小池栽苇,雨后常见鹭鹚飞舞。
诗人隐居山中,春日清晨独坐阶前采薇,燕子惊扰后又归眠,落花沾湿砚台,回忆官场旧事,如今在小池栽苇,雨后常见鹭鹚飞舞。
本文标题:题汝州从事厅_郑谷
本文链接:http://www.guwenshu.com/p/20250711/158083.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诗人公署如山舍,只向阶前便采薇。惊燕拂帘闲睡觉,落花沾砚会餐归。壁看旧记官多达,榜挂明文吏莫违。自说...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