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谒文宣王庙_罗隐

晚来乘兴谒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九仞萧墙堆瓦砾,
三间茅殿走狐狸。雨淋状似悲麟泣,露滴还同叹凤悲。
傥使小儒名稍立,岂教吾道受栖迟。

AI注解:

###译文

晚上趁着兴致去拜谒先师(孔子)之庙,只见松柏凄凉没有人知晓。九仞高的萧墙堆满瓦砾,三间茅殿有狐狸出没。被雨淋湿的样子好似为麒麟哭泣般悲伤,露水滴落如同为凤凰悲叹。倘若让小儒我稍微有点名声地位,怎能让孔子之道遭受停滞。

###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孔子庙的破败景象,如“九仞萧墙堆瓦砾,三间茅殿走狐狸”,以景寄情,抒发对孔子之道(儒家文化)不受重视、处境凄凉的悲叹。“雨淋状似悲麟泣,露滴还同叹凤悲”运用典故(麒麟、凤凰在儒家文化中有特殊寓意)增强情感深度。尾联“傥使小儒名稍立,岂教吾道受栖迟”表达诗人希望凭借自身努力让儒家之道重振的愿望,情感真挚,对儒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溢于言表,具有一定的文化反思与担当意味。

AI诗词背景分析:

诗的第一句是“晚来乘兴谒先师”,这里提到“谒先师”,可能是指拜访已故的老师或先贤,带有追思的意味。接下来“松柏凄凄人不知”,松柏常象征坚贞和长寿,但“凄凄”可能暗示环境的凄凉,或者对逝者的哀悼。第三句“九仞萧墙堆瓦砾”,“九仞”可能指高大的墙,而“萧墙”通常指内部的墙,这里可能有内外交困的意思,或者指某种衰败的景象。“堆瓦砾”可能暗示破坏或衰败后的景象。

第四句“三间茅殿走狐狸”,茅殿是简陋的建筑,狐狸可能象征狡猾或不祥之兆,也可能指代某种隐喻,比如权力的争夺或社会的动荡。“雨淋状似悲麟泣,露滴还同叹凤悲。”这里用雨和露来比喻悲伤,麟和凤是祥瑞之兽,它们的哭泣和叹息可能象征对某种理想或事业的哀悼。“傥使小儒名稍立,岂教吾道受栖迟。”最后两句提到小儒和吾道,可能涉及儒家学者或某种学派,表达对自身道统的坚持,以及对小儒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担忧。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这首诗的背景。可能涉及历史事件、人物或社会背景。比如,是否与某个历史时期有关,如战乱、朝代更替?或者是否与某位历史人物的遭遇相关,比如孔子、孟子等?“萧墙”在历史上常用来指内部的危机,比如楚汉相争时的“萧墙之内”,可能暗示内部的动荡或背叛。而“九仞萧墙”可能指高墙倒塌,象征权威的崩溃。

“三间茅殿”可能指简陋的住所,可能与隐士或学者的居所有关,或者象征某种衰败的学术环境。狐狸在这里可能象征贪婪或破坏,可能与当时社会的腐败有关。雨和露的意象可能暗示自然环境的恶劣,或者用以比喻内心的忧愁。

“小儒”可能指那些自认为有学问但实际上浅薄的儒生,而“吾道”可能指作者自己的学说或道统。最后一句可能表达作者认为如果小儒稍有成就,就会让自己的道统受到阻碍或衰落,可能与学术传承或政治斗争有关。

可能的背景是作者在某个动荡时期,如战乱或政治变革,回忆或反思过去的师承,感叹当前的衰败和挑战。或者,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中,如孔子周游列国后的感慨,但需要更具体的线索。也有可能与作者个人的经历有关,比如遭遇挫折,看到自己的学说或理想被忽视,而小儒却有所得势,导致不满。

需要确认是否有明确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关联,但如果没有,可能需要根据诗句中的意象进行合理想象。比如,可能是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者拜访已故的老师,看到昔日的学派或道统被破坏,狐狸出没,象征混乱,而自己则坚持道统,但面临困境。

综合这些元素,创作背景可能是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作者反思师承,感叹道统的衰落,同时批判当时小儒的得势和对正统的威胁。或者,可能与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相关,如战乱导致学术场所被毁,或者政治斗争中思想被压制的情况。

晚唐末世,山林隐逸,诗者于风雨飘摇之际探访故去师长,目睹昔日学宫颓败,瓦砾堆积,狐鼠横行。时值儒道衰微,世道艰难,诗中以麟凤泣血喻理想破灭,借松柏凄凄叹忠贞不遇,暗讽小儒投机取巧而正统之道遭遗弃。

《谒文宣王庙_罗隐.doc》

下载
下载:谒文宣王庙_罗隐.doc

晚来乘兴谒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九仞萧墙堆瓦砾,三间茅殿走狐狸。雨淋状似悲麟泣,露滴还同叹凤悲。傥使...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