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守睢阳作_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译文

与叛军的交战从春天一直持续到现在,战斗十分艰苦,四顾无援,睢阳已成为一作空城,日渐艰危。

叛军重重围困睢阳的态势,就像月亮周围的晕圈一样,围了一层又一层,守军则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布成像鱼丽那样的阵法,抵御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守城军民同仇敌忾,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指挥官站在城头亲冒矢石,不时地挥动旗帜指挥军民作战。

受伤的将士包扎好伤口,又重新回到了战场上,守城官兵浴血奋战,愈战愈勇。

将领忠心报国,又能取信于士兵,应该是不可战胜的,坚贞不屈与敌战斗到底的意志决不会改变。

我和将士们苦战守城,战况危急,却无人上报天子,虽有破敌的谋略,却无法得以实现。

注释

睢阳:唐郡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接战:指交战。

侔:等同。月晕:指月亮周围的晕圈。

若:一作“效”。鱼丽:一作“鱼鳞”,古代的一种阵法。

厌:压住。黄尘:指叛军进攻时所扬起的尘土。

裹疮:指包扎伤口。

饮血:指浴血奋战。陴(pī):指城上有射孔的矮墙。

移:改变。

心计:指破敌的谋略。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68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79

睢阳:唐郡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接战:指交战。

侔:等同。月晕:指月亮周围的晕圈。若:一作“效”。鱼丽:一作“鱼鳞”,是古代的一种阵法。

厌:压住。黄尘:指叛军进攻时所扬起的尘土。

裹疮:指包扎伤口。饮血:指浴血奋战。陴:指城上有射孔的矮墙。

移:改变。

心计:指破敌的谋略。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正月,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率所部十万余人围攻睢阳。张巡闻讯,当奔赴睢阳,与许远合力御敌,困守经年,战斗惨烈。后以粮断城陷,张巡与许远、南霁云等三十六人同时殉难。这首《守睢阳作》诗即是张巡困守睢阳孤城危急时所写。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79

下一篇:最后一页

《守睢阳作_张巡.doc》

下载
下载:守睢阳作_张巡.doc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