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节物最堪怜,小岭疏林对槛前。轻吹断时云缥缈,
夕阳明处水澄鲜。江城秋早催寒事,望苑朝稀足晏眠。
庭有菊花尊有酒,若方陶令愧前贤。
###诗词内容
《九日》
登高节物最堪怜,小岭疏林对槛前。
轻吹断时云缥缈,夕阳明处水澄鲜。
江城秋早催寒事,望苑朝稀足晏眠。
庭有菊花尊有酒,若方陶令愧前贤。
###译文
重阳节的景物最值得怜爱,小山和稀疏的树林就在栏杆前。
微风停歇时云彩缥缈,夕阳明亮处水面清澈鲜明。
江城秋天来得早催促着寒冷之事,望苑中早晨人少足够安睡。
庭院中有菊花,酒杯中有酒,若与陶令相比,愧对前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首联点明登高,节物堪怜,小岭疏林之景在眼前。颔联“轻吹断时云缥缈,夕阳明处水澄鲜”,细腻地刻画了微风停时云的缥缈和夕阳下水的澄澈,画面优美。颈联“江城秋早催寒事,望苑朝稀足晏眠”,写出江城秋早,望苑人稀可晏眠,有闲适之感。尾联“庭有菊花尊有酒,若方陶令愧前贤”,以菊花、酒自比陶令,有对前贤的仰慕与自愧。整体意境清幽,情感丰富,既有对节令景物的欣赏,又有对闲适生活的感受和对古人的追思。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这些元素组合起来的背景。登高、秋景、菊花、酒,这些都是重阳节的典型意象,所以可能是在重阳节期间,诗人独自登高,回忆陶渊明,感叹时光流逝或人生短暂。同时,诗中提到“望苑朝稀足晏眠”,可能涉及对朝廷的疏离或隐居生活的向往,结合陶渊明的典故,可能暗示诗人有归隐之意,或者在感叹自己未能达到前贤的境界。
然后,我要确保只返回背景文本,不包含任何解释。需要检查是否有任何可能的解释性内容混入,比如提到重阳节、陶渊明的生平等。用户特别强调不要这些信息,所以必须严格避免。因此,背景应该集中在诗中的场景、时间、地点和情感基调,而不涉及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背景。
最后,确认用户的需求是否被满足。用户可能希望了解这首诗创作时的情境,比如季节、地点、诗人的心境,以及可能的引用或典故。但根据要求,只需要背景文本,不需要解释。所以需要将上述分析浓缩成简洁的文本,确保不添加任何额外信息。
秋日傍晚,诗人登高远眺,眼前小岭疏林与栏杆相对,微风拂过云霞缭绕,夕阳映照下江水澄澈。江城秋意渐浓,寒意悄然逼近,而望苑的晨光稀少,令人安眠。庭院中菊花盛开,酒杯满斟,诗人借陶渊明之典,感慨自身未能达到前贤的境界。
本文标题:和尉迟赞善秋暮僻居_徐铉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0872.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登高节物最堪怜,小岭疏林对槛前。轻吹断时云缥缈,夕阳明处水澄鲜。江城秋早催寒事,望苑朝稀足晏眠。庭有...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